避邪植物

2013050714:40

 

 

鬼月可以隨身攜帶避邪植物,來避邪去厄運。例如榕樹、香茅、抹草 (銳葉小槐花_山螞蝗)、蘄艾(芙蓉)、雞糞藤、仙人掌、蘆薈、掛艾草、菖蒲、榕枝、鐵樹、花刺心(摘有剛發芽的花心、花枝須有刺針類)、柳葉條(必須有帶枝條與柳葉) ‧‧‧‧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 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日雞未鳴 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于 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臺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 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顛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藥。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係,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唯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從古早時代,端午的要務之一就是驅毒避邪,以防溽暑季節招毒染病。除了菖蒲、艾草,很多人也常會買盆芙蓉菊或茉草,一來防蟲、二可泡澡。此外,連九層塔,甚至飄洋過海的迷迭香和薰衣草,都有人買來當做端午的避邪植物,不妨趁著端午節假期逛花市挑選一番。

  端午時家家掛菖蒲,因為細長如劍的菖蒲在古人眼中是斬妖魔的劍;而艾草像旗,能為持劍的將軍招兵買馬,又能泡澡或治下痢,都是避邪大軍。不過菖蒲是水生植物,現代人不太可能種它,於是花市出現了替代品「石菖蒲」盆栽,個頭小多了。至於艾草,是老媽媽在自家院子裡必種的植物,或摘葉子泡澡防蚊蟲、或剁碎了做粿。

栽種方便的考量下,有盆栽可買的茉草和芙蓉菊成了新興的端午避邪植物,在花卉賣場頗受歡迎。台灣省觀賞植物運銷合作社總經理陳長凱說,茉草有迷你的三吋盆,也有較大的盆栽,小盆的一盆不過7、80,本省媽媽常用茉草的葉子泡水,給受驚的孩子洗澡,據說有收驚之效;參加親友的喪事祭拜,也會摘片茉草葉放在身上。

至於芙蓉菊,一度被花卉業者封為「防蚊草」,防蚊的效果或許有限,但因為灰綠的葉色很耐看,摸摸葉子也有一股清香味,亦成為頗受歡迎的端午避邪植物。芙蓉菊的價格跟茉草差不多,八吋的大盆芙蓉菊一盆約150元,要放在陽光充足的陽台或庭院才長得好。

陳長凱表示,除了這些應景的避邪植物買氣上揚,連九層塔和正當紅的薰衣草、迷迭香等香草植物這兩天也格外熱門,薰衣草也能剪下花葉泡澡,迷迭香可以將枝葉剪碎包成香袋,也算是稱職的端午節應景花卉。

我也不知道有沒有效 但是這麼做至少會讓我們心安

參考資料 民生報 第A3版 2001.6.23(六)
 

辟邪植物

來賓/王守民老師(農委會保育課專員;本基金會科學營隊講師)   主持人/賴素燕(小燕子)

  我要收聽 (上集下集(請調整至第60分鐘開始收聽,檔案格式為.asf,收聽期限至2003/11/29止)

 

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以有形的器物表達無形的觀念,在心理上幫助人們面對各種實際的災禍、危險、凶惡、以及虛妄的神鬼,以克服各種莫名的困惑與恐懼。這種有形的器物稱之為「辟邪物」、「鎮物」、「厭勝物」或「禳鎮物」。辟邪物不僅是一種傳承的文化,也含有精神或信仰成分,更是自然與人類社會、精神意識的結合的總體表現,可以說是人類心化的器物。辟邪物大略可為自然物、身之物及人工物,其中自然物包含動物、植物、天體、氣象、地物,譬如虎、桃、日月、風、山等;身之物包含排泄,譬如性器、糞、人首魚身等;人工物包含法器、文字、圖像、醫藥、飲食,譬如斧、鼓、符、年畫、神明散、麵人等。由上可知辟邪物之範疇極為廣泛,本文僅就辟邪物中較為大眾所熟知的植物部分,加以描述,希望讓身為現代人對於過去迄今仍繼續保存、應用的辟邪植物,有初步的概念。本文主要依節日之前後順序,探討較常出現辟邪植物。

 

過年

在辭歲迎新是中國歲時風俗中,最為人們所重視。因為其關係著未來一年的發展。在此時令若不謹慎言行,一年中很難去除行事不順的陰影,所以在除舊迎新的過程中,不難發現辟邪植物的出現,以為安定人心的器物。

(一)桃符(春聯)、葦索

在過年常看到的一幅春聯是『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更新年』。貼春聯是佈新方面很重要的一件事,可帶來過年的氣氛。在未盛行新年貼春聯之前,人們家門口掛的是桃符。所謂「桃符」,就是古時候新年以兩塊桃木板子,上面寫著「神荼」、「鬱壘」字樣,新年期間懸掛在家的大門口,藉以壓邪。關於神荼鬱壘治鬼鎮邪的傳說,載於《山海經》(400~250BC)「滄海之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領閱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後來,隋代的杜台卿在他的《玉燭寶典》一書中也說:「元月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以鬱林山桃,百鬼畏之。」到了五代的時候,孟昶在桃符上開始題上對聯,這幅對聯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風俗通》「東海度朔山有大桃,蟠屈千里,其北有鬼門,二神守之,曰神荼、鬱壘,主領眾鬼,黃帝因立桃板於門,畫二神以禦凶鬼。」《本草.桃符》時珍曰:「典術云,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氣惡,故能厭伐邪氣,制百鬼,今人門上用桃符辟邪,以此也。」後來,春聯逐漸被大家輾轉沿用,於是桃符就被春聯所取而代之了。

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科名:Rosaceae 薔薇科

種名:persica為「波斯的(現今的伊朗)」之意

原產地:中國甘肅、陝西。中國栽培歷史當悠久。

 

說明:紀元前1~2世紀左右,依絹絲商人引入波斯,而由此廣傳歐美各地,因此早期學者曾誤認桃之原產地為波斯。於1661年間由中國華南引入台灣。《本草綱目》時珍曰:「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從木兆。十億曰兆,言其多也。桃實、桃仁、桃毛皆可入藥,唯中藥較常使用桃仁以為破血祛瘀、潤燥滑腸之療效。」

 

蘆葦

Pragmipedilum communis (L.) Trin.

科名:Poaceae 禾本科

種名:communis為普通的之意

原產地:適應能力非常強,為世界廣泛分布的種類。

 

說明:《本草綱目》釋名:葦、葭。時珍曰:「按毛萇詩疏云,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葦者,偉大也;蘆者,色盧黑也;葭者,嘉美也。」蘆根氣味甘寒無毒。主治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二)爆竹

爆竹為古代驅鬼除癘的辭歲鎮物,本出於中國南方,其時不晚於漢代。東方朔《神異經》中有:「西方深山中,有人長尺餘,犯人則病寒熱,名曰山燥,人以竹置火中,畢拍有聲,而山燥驚憚。」南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亦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惡鬼。」古時是以竹置放火中,發出畢拍畢拍之聲音,所以稱為爆竹。

(三)柳枝與大蒜

縛柳枝蒜根者,作為驅邪,或將柏枝插入柿、橘子,拜祖先,此則取其諧音,解為「百(柏)事(柿)大吉(橘)」。往昔過年門前懸插黑旗(象徵佛旗)、柳枝(象徵劍)、蒜(取其香氣攘邪之意),猶如端午節懸榕艾苦草一般。 

清明節

很多人不知道柳枝和清明,也有密切的關係。在大陸上,清明離不開楊柳,楊柳和清明,在某些情形之下,彼此間幾乎成等號,這是因為在大陸各地,清明有插柳的習俗。所謂「柳到清明枝葉疏」,就是每逢清明節,大家都攀折柳枝,以傍門楣,所以柳枝就稀疏了。據說,這種習俗和端午節在門口插蒲艾一樣,意在辟邪拒魔。到了後來,人們不但把柳枝插在門楣,而且拿來戴在頭上,插在髮鬢。有一首歌詞就這樣說:「綠柳清明豔,家門映春暉」,又有「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之俗諺。由這些情形看來,清明插柳、戴柳之風,起源很早。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對於這種風俗的來源,或許可以得到若干線索。在從前,寒食節須禁火三天,禁火完畢之後,再由朝廷頒賜新火。當時朝廷使用柳枝來傳火,能獲得朝廷賜火的人,都引以為榮,所以當新火傳到以後,就把柳枝插在門上,以示受聖寵。自此輾轉相遞,遂成風氣。後來,雖賜火之舉已停,但是插柳的風俗則仍然流傳下來。因此,很多人都推斷,插柳之俗,起源於唐代,而盛行於宋代,相沿下來,日久已忘其原來的用意,誤認為是驅鬼避邪之事。

 

Salix babylonica L.

科名:Salicaceae 柳楊科

種名:babylonica為「巴比倫的」之意。

產地:我國長江流域地區。

 

說明:1700年間由華南引入台灣。柳約有500種左右,其生長很快,3~5年即可成林。可生長在水邊,不怕風吹及水淹,在台灣常種植在溪流或沿海地區當綠帶或防風林,是一種很好的防浪護岸樹種,也是抗污染的樹種之一,更可作為城市綠化及吸收噪音的樹種及造景植物。垂柳在早春先葉開花,花開結蒴果,種子上生有白色絲狀長毛,成熟後果裂,種子隨風輕揚,叫柳絮。柳常被人們當作離情別恨的象徵。古時長亭送別,要折柳相贈。由於其多生於水際,為觀音菩薩灑水之物,故成為甘露必致的象徵。柳樹還有很重要的醫藥用途,古代印第安人把柳樹皮搗爛敷在前額上,可以解除病痛,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當地人把柳樹叫做神奇樹。1975年,美國學者克菜蘭發現柳汁裏有水楊酸,它是解熱鎮痛藥阿司匹靈的主要原料。後來知道阿司匹靈能使人多分泌前列腺激素,它有調節生理功能的效果。日本一位植物學家推測,阿司匹靈這種激素,能促使柳樹提早抽芽並有極強的生命力。墨西哥大學的一位教授實驗時發現,生長在貧瘠沙漠中的柳樹,借助於阿司匹靈的作用,迫使其它植物根系把已吸收的水和養料退回土壤,任柳樹稱王稱霸獨自享用。

 

端午節(端陽節)

五月正為春夏節氣之交,亦為陰陽相爭的月份,一般相信會有禍患,故俗以五月為毒月。民間為驅邪避毒,保健平安,遂形成各種習俗以及辟邪物的出現。

(一)榕艾苦草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以艾為虎形或翦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內人爭相戴之。」端午節當日,家家戶戶,以紅紙束菖蒲、艾枝、榕枝,懸插門首,此稱榕艾苦草。菖蒲,形狀如劍,解為驅邪。艾字音通健,取意身體壯健。一說,艾則像令旗,故解為祓鬼。榕枝,又有祓邪含意。俗語曰:「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門聯亦貼聯句曰:「蒲劍沖天皇斗現,艾旗伸地神鬼驚」,均出自驅邪之意。往昔男女亦以此插髮,並以苦草與淨香(抹香)沐浴。

Ficus microcarpa

科名:Moraceae 桑科

種名:microcarpa為小果的之意

原產地:日本、沖繩、台灣、中國、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蘇門答腦到澳洲。

 

說明:榕是一種生命力很強的鄉土樹種,到處可見。《南方草木狀》「榕樹葉大如麻,實如冬青樹。幹拳曲,不可為器;其木稜理而深,不可為材;燒之無燄,不可為薪。以其不材,故久而無傷。」因為它有這些「庸」點,所以能逃過人類砍伐的厄運。有關榕樹的台灣俗諺有「大榕樹好蔭影」,是把「大榕樹」喻為富有的人,「好蔭影」是錢財多,濟助人家輕而易舉。類似的諺語尚有「樹大會蔭人」、「大樹會蔭影」、「大樹會蔭人」這些都是以樹的「蔭」引申為財富及恩澤。

 

 

Artemisia princeps Pampanini var. orientalis (Pamp.) Hara

科名:Asteraceae 菊科

種名:princeps為「主要的」之意;變種名orientalis為「東方的」之意。

 

說明:《本草綱目》時珍曰:「王安石字說云,艾可治乂疾,久而彌善,故字從乂。」《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艾草,俗稱「艾葉」,莖葉有芳香之氣,早在先秦已作為佩用或灸用的藥物。」《本草.艾》「附方,諸蟲蛇傷,艾灸敷壯,甚良。艾,味苦、辛、性溫。主治止血、散寒、除濕、止痛。」艾草也是製作針灸的原料,所以又稱灸草,可製成針灸所用的艾條或艾絨。過去曾以火燻艾草,以它的煙來做為蚊香的代用品。草藥書籍也記載艾草對神經痛或中風具有療效,當做入浴劑使用,亦能有效治療瘀傷或腰痛。本省的客家人亦有利用艾草取代鼠麴草製作「鼠殼粿」。

 

 

菖蒲(水菖蒲)

Acorus calamus L.

科名:Araceae 天南星科

種名:calamus為「葦草的」之意

原產:大陸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及西藏等地、日本及北半球地區。1700年間由中國華南引入台灣。

 

說明:端午,人們以菖蒲飾戶,或切碎入酒,信能卻鬼退魅。《清嘉錄》卷五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菖蒲能作為鎮宅護床、殺鬼護身的鎮物,除了形似利劍,也因其有藥用功能。《歲時雜記》「端午刻菖艾為小人子或葫蘆形,帶之辟邪。」《本草.菖蒲》「釋名,昌陽、堯韭、水劍草,時珍曰: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又呂氏春秋云,冬至後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於是始耕,則菖蒲、菖陽又取此義也。典術云,堯時天降精于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本草經》「菖蒲主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久服輕身,不妄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由於菖蒲短矮細小,用作微型盆景,蒼翠碧綠,流滿詩情畫意,故早在宋代就流行菖蒲盆藝。

(二)楝樹

以前的人相信楝樹有辟邪的效果,端午節時取葉佩戴之,女士或以楝葉插頭,可去邪僻惡。端午時節,古人將粽子投江前會以楝葉及五色絲纏之,以使蛟龍不敢近;古人云:「植楝當風處,可辟白蟻」、「其根以苦酒磨塗疥,甚良」,這都是由於楝樹全株含特殊化學物質,可驅蟲的緣故,可見古人對於楝樹驅蟲的效果非常清楚。楝實俗稱金鈴子,味苦可殺三蟲;《管子》裡也說:「鳳凰非梧桐不棲,非楝實不食。」;除此之外,《齊民要術》亦提到北方人家在建築房屋的三至五年前先栽種楝樹,「其當閣欲成,則楝木可櫞」,在在顯示古人對楝樹的利用非常廣泛及重視。

 

苦楝

Melia azedarach L.

科名:Meliaceae楝科

學名:Melia楝屬(希臘語melia為楝樹意思)azedarach為阿拉伯植物名

別名:金鈴子(時珍曰:..其子如小鈴,熟則黃色如金鈴,象形也)、苦苓仔、楝樹

原產:中國南部、印度、台灣、日本

 

說明:楝樹為我國暖帶產的闊葉樹造林樹種中,生長最迅速者之一,對於土壤之適應十分良好,加上繁殖容易,而為我國南方之重要造林樹種之一。苦楝全株都有功用,如木材為製造家具及建築、農具、船舶等之用材;果肉可釀酒;樹皮纖維可製人造棉及造紙;根皮亦可入藥,用於驅蛔蟲及蟯蟲;種仁油可用於提製亞油酸。苦楝的葉、樹皮、花及種子都可作殺蟲劑;種子毒效最好,對666及DDT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苦楝油可製油漆、作潤滑油及肥皂;樹皮、葉、根皮亦可提取栲膠;葉亦可辟邪,「俗人五月五日取葉佩之,云辟惡也」。金門孝男所持之孝杖,喪父用竹,喪母用桐,今則各以蘆竹及苦楝取代之,由於母親含辛茹苦養育子女,故以苦楝代之。台灣各縣市常可見以苦苓當做地名,如苦苓腳、苦苓林、苦苓坪等。

 

重陽節

舊曆九月初九日稱為(重陽節),又稱重九或登高日,因九月是陽,九日亦是陽,所以九月九日稱重陽,又稱重九或登高日。重陽節是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鼎湖昇天紀念日,因此後人每逢重九登高及祭祖,為重陽佳節之由來。此種節日,始於西漢,相傳汝南桓景,因隨費長房遊學,費對桓說:「九月九日汝南有大災,急令家人縫囊,貯茱萸繫臂上,登高飲菊花酒,禍即可消。」後桓景舉家登山,至晚返,見雞犬暴死,費長房說:「此可代禍。」從此登高遊山,以赤囊盛茱萸,飲菊酒,謂可以免災害,相沿成習,漸及民間。消災解難傳說,在漢學私塾,登高是健康郊遊,則成為自強活動,後影響魏晉。人民每逢重陽節,便登山遠足,蔚成風氣。至宋代,文人雅士,以佩茱萸,飲菊作為避邪及雅集之工具,詠詩酬唱是必要之項目。如杜甫、王維詩的內容均曾提及逢此佳節,必登高思親。老人舉行敬老大會,青年登山遊玩,兒童藉此放風箏,正如歌謠云:「九月九,風吹(風箏))滿天哮」,時至今日,重九登高,雖不應迷信辟邪,但消除都市喧嘩,不論男女老幼,對身體鍛鍊,實有莫大之益處。

茱萸(吳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芸香科

科名:Rutaceae 芸香科

種名:rutae-carpus芸香果的

 

說明:茱萸有吳茱萸、食茱萸、山茱萸數種,其實皆可食,亦可作藥,而「茱萸」真正是指吳茱萸,而非坊間很多書認為的食茱萸,可由《本草綱目》中找尋蜘絲馬跡。《本草綱目》「藏器曰:茱萸南北總有,入藥以吳地者為好,所以有吳之名也。按周處風土記云,俗尚九月九日謂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氣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頭,云辟惡氣禦冬。淮南萬畢術云,井上宜種茱萸,葉落井中,人飲其水,無瘟疫,懸其子於屋,辟鬼魅,五行志云,舍東種白楊、茱萸,增年除害。」茱萸為何能辟瘟除患呢?《風土記》「稱九月九日是日氣烈熟」,而《酉陽雜俎》則說「茱萸氣為上」,「烈熟」、「為上」正引發了陽氣升騰和登高接天的聯想。由於陽表生,陰表死,疾疫、鬼祟均為陰氣所化,所以俗信茱萸能留下「重陽」之陽氣,並以陽退陰,實現「長壽」、「辟邪」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