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三問不衝動

2012012112:26

 

曾經有一則社會新聞,
提到有位太太交代先生下班之後,
順道幫她買一瓶沙拉油。
先生忘記買,太太很生氣,兩人就起了口角,
結果太太在衝動之下,
一時想不開、走上絕路。

乍聽之下,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怎麼會為了一瓶沙拉油就不想活了?
如果把它當做獨立事件,
這件事應該不到於那麼嚴重,
先生只要 向 太太說:
「對不起,明天再買回來!」不就解決了嗎?

問題出在先生經 常對 太太交代的事情漫不經心,
讓太太滿肚子怨氣:「我為家裡付出這麼多,
丈夫卻不把我放在眼裡,
常把我的話當做耳邊風!」

所以,沙拉油事件只不過是個導火線而已,
引爆長久的怨恨,
讓這位太太在衝動之下,更加鑽牛角尖、想不開。
最後賭上一命:「乾脆死給你看!」
美好的生命就像斷線的風箏,隨風而逝!

一時衝動、賭氣,
往往使人說話失去分寸、判斷發生錯誤,
甚至於越界做出違反理智的事。
以下介紹檢視怒氣的三原則,
或許經過「緩衝」之後,可以選擇「我不要生氣」
希望能減少衝動、賭氣所造成的悲劇:

1.瞭解現狀—我有沒有生氣:
在發生爭執的場合裡,經常可以看到,
一方指責:
「又沒什麼大不了,何必發這麼大的脾氣!」
一方卻信誓旦旦地說:「我沒有生氣!
我哪裡有生氣?你不要汙衊人!」
表達情緒和解讀情緒的人,
看法南轅北轍完全不同。
其實只要用心體察,這個落差應該可以縮小,
聲音、表情、動作都是判讀有無生氣的指標。
重點是,個人要很清楚地認知—我有沒有生氣?
才能做好情緒管理。
當覺察到大動肝火時,適時地加以調整,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2.理性分析—我該不該生氣:
【孟子】有句話說:「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如果生氣是建設性,可以達到警醒、鞭策
及促進問題的解決那當然要生氣。
如果生氣是破壞性的,只為互相踐踏、傷害;
又像地雷一般,引爆種種煩惱與糾紛,
那就該考慮稍安勿躁了。

3.意願抉擇—我要不要生氣:
同樣一件事,有人氣得跳腳,有人卻能聞風不動,
可見得生不生氣,個人可以選擇。
因此,不要忽略自己的選擇權,
當別人氣得臉紅脖子粗之時,
自己不見得要亦步亦趨地跟進;
不生氣,反而有助於理性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