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名老中醫 秘方大公開!(下)

2013040311:53

大陸名老中醫 秘方大公開!(下)

 


 

原文地址:大陸名老中醫 秘方大公開!(下)作者:969424288

大陸名老中醫 秘方大公開!(下)

何 天 祥

  何天祥研究員,男,1923年12月20日生於【四川省?成都市】蒙古族。1852年先輩隨清軍入關,為隨隊軍醫,定居【成都】,其父何仁甫是何氏骨科第四代傳人,名噪蜀中,成為【四川】三大骨科流派之一。何天祥自幼隨父學醫行醫,長期臨床實踐,刻苦精研醫典,嚴於繼承,勇於創新。又隨岳父、蜀中西

醫耆宿趙伯鈞氏學習生理解剖學、病理學、放射學等,深得中西醫之要旨,治癒了大量來自國內外的骨科疑難重症患者,享譽海內外。現任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舞蹈損傷研究所】所長;【國際藝術醫學會】會員;【美國洛杉磯?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國藝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舞蹈教學學會】理事;創傷研究組組長;全國繼承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指導老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等。

  何天祥研究員,長期深入臨床工作第一線,由於對中醫理論有堅實的基礎,加之幾十年豐富的臨證經驗,對傷科疑難雜證有卓著療效。他又將中醫傳統的治療經驗與舞蹈教學相結合,系統地總結了一套對舞蹈損傷特點、規律及防治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出了臨場徵兆性望診與臨證診斷相結合,動靜結合等新觀念及一系列治傷大法,並將舞蹈動作篩選出一套對骨關節及軟組織傷病有指導意義的練功方法,既恢復功能又增長肌力。他一生著述頗豐,尚有《中國藝術形體損傷診治學》《何天祥正骨經驗》《何氏治傷經驗彙編》等著作,並有80余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科研上亦碩果纍纍,其中有「袪痛強筋丹治療舞蹈損傷之研究」1989年獲文化部科技進步三等獎;「舞蹈損傷特點規律及防治之研究」1991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曾先後被邀赴【美國】【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等地講學、示範醫療、交流及義診等,其醫理醫術是源於骨科而又超越於骨科,被國內外譽為「東方藝術醫學的開拓者」。

〔活血養骨湯〕

〔組成〕(1)當歸10克(2)延胡索10克(3)陳皮10克(4)郁金10克(5)獨活15克(6)白芷10克(7)肉桂10克(8)骨碎補15克(9)續斷10克(10)狗脊15克(11)懷牛膝6克(12)透骨草10克

〔主治〕股骨頭骨骨後無菌性壞死症。

〔用法〕

上藥可煎湯內服,每日1劑,早晚服。亦可共碾為藥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日服3丸。可再加乳香6克、沒藥6克共研細末,用白酒調外敷於痛處。

〔加減〕(1)若氣血凝滯者,可酌加土鱉、血竭。(2)寒濕較重者,可加蒼朮、威靈仙。(3)病程日久,體質虛弱者,可加黃耆、白朮、紫河車,以健脾袪濕,補益氣血。

〔活血養骨湯〕

〔組成〕(1)當歸10克(2)延胡索10克(3)陳皮10克(4)郁金10克(5)獨活15克(6)白芷10克(7)肉桂10克(8)骨碎補15克(9)續斷10克(10)狗脊15克(11)懷牛膝6克(12)透骨草10克

〔主治〕股骨頭骨骨後無菌性壞死症。

〔用法〕

上藥可煎湯內服,每日1劑,早晚服。亦可共碾為藥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克,日服3丸。可再加乳香6克、沒藥6克共研細末,用白酒調外敷於痛處。

〔加減〕(1)若氣血凝滯者,可酌加土鱉、血竭。(2)寒濕較重者,可加蒼朮、威靈仙。(3)病程日久,體質虛弱者,可加黃耆、白朮、紫河車,以健脾袪濕,補益氣血。

〔典型案例〕

  霍某,男,15歲。患兒1972年中左髖部時痛時愈,1973年3月疼痛增加,外展、外旋功能受損,先後在某骨科醫院及某醫院按扭傷及化膿髖治療,未效。1973年4月18日在某醫院照x線片示:「右髖臼邊緣毛糙光滑,同時伴有骨質增生及破壞…有半脫位,右側化膿性髖關節炎」。1973年4月15日來診。根據臨床證狀,按右股骨頭骨骨後軟骨症治療。一月後有好轉。由於家屬對「化膿髖」的診斷有顧慮,1973年5月16日在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照x線片示:「右髖關節間隙稍增寬,內有多個大小不等的骨片,髖臼像有輕度變深…股骨頭變扁平,股骨頸變短,股骨頭稍向上半脫位…綜上所述,經晨會討論,多為扁平髖表現…。」治療:按上法治療,並手法整覆半脫位,先治療4個月,疼痛消失,肌力恢復,雙腿等長,外展、外旋功能恢復,拍片示:已癒合。

賀 普 仁

  賀普仁教授,字師牛,號空水,漢族,【河北省?水縣】人。14歲師從京城針灸名家牛澤華,深得老師真傳,8年後,獨立應診。1956年調入【北京中醫醫院】,任針灸科主任30年之久。現任【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北京針灸學會】會長,【針灸三通法研究會】會長,【中國中醫藥學術研究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國際針灸考試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武術協會】委員,【北京市八卦掌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賀普仁教授從1940年從事中醫針灸事業至今凡50餘年,他精研內難,熟讀大成,博採眾家之長,創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針灸體系,提出了「病多氣滯,法用三通」的獨到學術見解,他從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創造出「賀氏針灸三通法」一微通法、溫通法、強通法,三通法的應用,不僅擴大針灸治病的範圍,尤其對於一些疑難病症,亦多有顯著之療效。

  50多年來,賀普仁教授孜孜不倦潛心鑽研在針刺治療高血壓、白癲風、風濕性關節炎,針刺退燒等病證的研究中均取得了良好療效。他的論文「論火針療法」曾獲得【北京市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針刺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技術成果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近年來他致力於針灸治療兒童弱智、子宮肌瘤、外陰白斑,慢性小腿潰瘍、下肢靜脈曲張、靜脈炎等疑難病證的探索,取得顯著效果。

〔治漏肩風方〕

(一)穴位:條口(患側)

  功能:袪風散寒,通調經絡。

  主治:肩周炎之輕症。症見:近期發病,以肩部輕微疼痛,逐漸加重,或局部發涼以及肩部沉重不適等。有的患者出現上肢活動受限,抬舉輕微困難。

  操作:用3寸28號針,單手快速進針,針向承山,直刺2寸多,用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後出針,10次為一療程。

(二)穴位:條口,肩部阿是穴。

  功能:溫經補氣,袪邪通絡。

  主治:肩周炎之重症。症見:發病大多三個月以上,肩部疼痛劇烈,入夜為甚,局部壓痛明顯,並有涼感,得溫則稍緩,肩部各方向運動均受限,穿衣、梳頭、系褲帶都困難。

  操作:條口操作同輕症,局部阿是穴用中號火針點刺。隔一日或二日1次,10次為一療程,5~10個療程可愈。

(三)穴名:膏盲(患側),局部阿是穴。

  功能:扶正袪虛,兼以通經活絡。

  主治:肩周炎之頑症。症見:發病多在半年以上,肩痛連綿不已,肩臂沉重,活動受限,不能高舉,局部畏寒怕涼,多數伴全身乏力、氣短、食慾不振等。

  操作:用3寸29號毫針,從患側膏盲穴進針,沿肩胛骨後側緣向肩部平刺,使肩周產生酸麻脹感。留針30分鐘,局部阿是穴火針點刺,隔二日一次,15天為一療程,一般要治療5~10個療程。

 


 
當您想品嚐一下世界各地特色零食的時候,點一下這裡就能心想事成哦!
 
 
 

陳 景 河

  陳景河主任醫師,漢族,1917年生於【遼寧?錦縣】。幼年從岳父賀紹武習醫,盡得親傳,學業有就,行醫於嫩水之濱。曾於【黑龍江省中醫藥講習所】身造,1958年在【北京中醫學院?中醫教學研究班】學習。歷任【齊齊哈爾市聯合中醫院】院長,【齊齊哈爾市中醫院】院長,名譽院長,【黑龍江中醫學院】兼職教授,省中醫學會顧問,【齊齊哈爾市中醫學會】理事長,以及省、市人民代表,【齊齊哈爾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委員,社省委副主委,社市委主任委員等職。

  陳景河主任醫師臨床50餘年,學識經驗豐富,擅長內科,在治療肝炎、腎炎、胃病、痹症等方面有獨到見解,對婦、兒、外科也具有豐富的經驗。他法古而不泥古,治癒許多疑難雜病。例如用活血化瘀法治癒發作性睡病,輔以補腎藥治癒發作性睡病兼腦萎縮症等。義取腎主骨,藏精生髓,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乏氣血之榮而枯,實為氣血通路不暢所致。治療時他着意一通一補,俾瘀去新生而獲治癒。他在治療肝、腎等疾病方面,亦頗有心得。如治療肝炎時,始終主張以排除肝家病毒為主,有熱佐以清熱,有濕袪濕,濕熱並盛則蠲而除之。對腎炎及尿毒症的治則以利水為主,兼扶腎陽,使三焦氣化機能旺盛,水道通利。對水氣上泛作嘔者,則輔以活血化瘀,芳香化濁之藥,療效頗佳。

  陳景河主任醫師着有《醫療心得集》1978年內部刊行,歷年在全國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活血化瘀治療發作性睡病」一文發表於國外,並獲省優秀論文三等獎、市科技成果三等獎。有兩項科學研究「微機模擬陳景河診療肝病的研究」「中風預防性治療」分別獲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三等獎。

〔消瘀散結湯〕

〔組成〕(1)鹿角20克(2)浙貝母15克(3)瓜萎20克(4)乳香20克(5)沒藥20克(6)香櫞20克(7)白芍30克(8)甘草10克(9)牡蠣15克(無鹿角可用鹿角霜代之)

〔主治〕乳核腫痛,或滲乳汁,或乳汁中帶血者。

〔用法〕將藥收入容器內,加溫水浸泡一小時,即行煎煮,剩藥液100毫升為宜,煎兩次,將藥液混合一起,分兩次服之。

〔加減運用〕(1)若口乾燥、心下滿者,為肝脾氣逆化熱傷陰,宜重用瓜萎至50克,甘涼潤燥,清熱而袪滿,加青果5克,平肝開胃而化瘀。(2)乳腺腫脹痛甚者,加川芎10克、郁金10克,利用其氣香串,同香櫞舒解氣機,同乳、沒活血化瘀而止痛,並外用木香100克、鮮生地200克搗成泥狀為餅,敷在局部。(3)若舌苔白膩、不欲食者,為脾虛濁濕不化,加白朮10克,健脾燥濕,雞內金3克,啟脾胃消化之力,又善解脾氣鬱結。(4)若硬結不消,宜加甲珠10克,取其穿透破結之力,助軟堅散結之藥消堅止痛。(5)若用此方治療急性乳腺炎,紅腫痛甚有寒熱者,加柴胡15克、黃連15克、蒲公英50克。

趙 思 儉

  趙思儉教授,漢族,1926年出生於【天津市】,少從津門名醫周雅南、李仲甫兩位先生學醫,1944年畢業於【天津國醫學社】,1946年獲【南京政府?考試院】中醫師考試及格,即在【天津】開業。1954年參加總醫院(【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前身)中醫科組建工作,任主治醫師,1962年調【天津】【南開醫院】,先後任中醫科主任,急腹症研究所副所長,中醫研究室主任等職。

  趙思儉教授擅長內、婦、兒科,中醫基礎學及醫學史文獻學,兼通現代醫學及多學科科學知識,對肝、腎、心腦血管、內分泌疾病,膽系、泌尿繫結石等病做過多年研究。並長期從事診法尤其是脈學的研究,對中醫醫史、文獻學、理論整理研究等多所闡發。多年來從事中西醫結合教學工作,參加或領導中西醫結合,急腹症、冠心病、氣管炎等病的研究,做出成績。從事新儀器的研製及電子計算器技術的應用,經常參加國際學術交流,並帶教外國留學生、研究生等。趙思儉教授著述甚多,論著有《中醫脈診學》《中醫證候診斷治療學》《傷寒論研究》《津門醫粹》《診余集》等十餘種。論文近百篇,主要有「《靈樞經》考」「從《靈樞?腸胃篇》考證殷商時代的解剖學成就」「談談經方與時方」「古代醫籍的真偽考辨」「古代醫籍中之虛數」「祖國醫學養生防老研究」「李時珍的脈學成就」「中醫藥治療肝硬化221臨床觀察」「糖尿病的中醫療法」「活血化瘀與冠心病的治療」「尿毒症的中醫治療」「祖國醫學對腸癰的認識和治療」「試論祖國醫學發展的辨證規律」。部分學術經驗收入全國《着名中醫學家的學術經驗》《名老中醫醫話》《當代名醫臨證精華》《名醫、名藥、名廠》等書。趙氏品端學粹、醫德高尚、獎掖後學,為時所稱,病擅長詩詞、書畫、金石等。

〔老人便秘方〕

〔組成〕(1)黃耆30克(2)銀花20克(3)威靈仙10-20克(4)白芍20克(5)麻仁20克(6)肉蓯蓉20克(7)厚樸3-10克(8)當歸20克(9)酒大黃3-10克

〔主治〕老年虛證便秘。

〔用法〕水煎服,1日1劑,酒大黃不後下,此方可連服,俟大便調順再停藥。

〔加減〕大便連日得暢,可減免酒大黃。(1)便燥嚴重,加元明粉3-5克衝入。(2)氣虛重,加黨參20克。(3)腹脹重,加木香10克。(4)腰腿痠軟,加杜仲10克、牛膝10-15克。

〔典型病例〕  張某,男,81歲,原患糖尿病及冠心病、心房纖維顫動多年,現兩病均較穩定,但苦於大便乾燥不暢,數日一行,腹滿面痛,先時用〔麻仁潤腸丸〕等尚有效,近數月亦不起作用。如用瀉藥則引起便瀉不止,虛憊氣短,痛苦萬狀。診脈弦大,澀而少力,代止不勻。舌嫩而赤,苔黃濁不勻,證屬氣血陰液俱不足,燥熱藴蓄六腑,宜標本兼治,於補氣養血益陰藥中,輔以清降之品,以〔老人便秘方〕加元明粉3克,服藥後大便得下,且下後腹中舒泰,氣力精神轉佳。減去元明粉連服此方月餘,大便每1-2日一行,很正常,糖尿病及心臟病較前好轉,診脈仍代止,但已較前柔和有力,舌苔亦漸趨正常。以此方改配丸劑,用以鞏固療效,兩月後停藥病癒。


 
當您想品嚐一下世界各地特色零食的時候,點一下這裡就能心想事成哦!
 
 

 杜 雨 茂

  杜雨茂教授,男,漢族,1934年9月10日生於【陜西省?城固縣】,其數代業醫,幼承家教,精研歧黃,深得要旨,1952年獨立開診,懸壺鄉梓,名噪故里。1958年入【陜西中醫進修學校】師資班學習,畢業後留校執教,1959年又入【成都中醫學校】舉辦的「全國傷寒師資班」學習,1970年至【西安醫科大學】進修。自1959年調入【陜西中醫學院】至今,一直從事教研工作,歷任《金匱》《傷寒》教研室主任,基礎部副主任,教務處長兼職,現任【陜西中醫學院】主持工作的副院長,【陜西省】人大代表,兼任【中華全國中醫成人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中醫藥學會?陜西分會】會長,【陜西省中醫中西醫結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說委員會】委員等職。

  杜雨茂教授主張中醫振興,發展關鍵在於療效,只有提高臨床療效,才能取信於人,稱譽於世,故爾,數十年來,一直功於臨診,即使公務繁忙之今,亦未中斷臨床,仍日診數十病人,對常見病,多發病皆有獨到,因其稟家傳與數十年臨診經驗於一身,對疑難大病亦屢起沉 。杜教授尚勤於筆耕,善於總結,稍有閒暇,即伏案撰着,已出版《奇難病臨證指南》《傷寒論辨證表解》《傷寒論研究文獻摘要》《金匱要略闡釋》等9部醫書,並有近百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較有影響的雜誌上發表,曾多次參加中外學術交流及演講。由他主持的科研項目如「柔脈衝劑治療高脂血症」「慢性布魯氏桿菌病中醫辨證分型治療」「中醫色診儀」等項成果,分別獲得省級成果獎。

〔加味散偏湯〕

〔組成〕(1)川芎30克(2)白芍15克(3)白芥子6克(4)香附9克(5)白芷9克(6)鬱李仁6克(7)柴胡9克(8)細辛3克(9)蔓荊子9克

〔主治〕風寒、瘀或痰瘀交加為患所致之偏、正頭風痛。症見頭痛時作時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全頭痛,或痛在一點。多因感寒冒風,或氣鬱不暢而誘發。發則疼痛劇烈,或掣及眉梢,如有牽引;甚或目不能開,頭不能舉,且頭皮麻木,甚或腫脹,畏風寒,有的雖在盛夏,亦以棉帛裹頭;痛劇則如刀割錐刺而難忍,甚至以頭沖牆,幾不欲生。

〔用法〕上藥加入清水500毫升,浸泡30分鐘後,文火煎煮兩次,每次半小時,濾汁混勻,每日早晚飯後服。痛劇者可日服一劑半,分三次服下。

〔加減〕(1)若因感受風寒而發,可加荊芥、防風。(2)疼痛劇烈,可加羌活、元胡。(3)陰血污虛,可加生地、當歸。(4)拘攣掣痛,酌加膽南星、殭蠶、全蝎。(5)若為血管擴張性頭痛,宜加貫眾。(6)若兼有高血壓,可加懷牛膝、桑寄生。(7)若兼有內熱,可加知母、丹皮等。

胡 翹 武

  胡翹武,1915年7月出生,主任醫師,漢族,安徽歙縣人。幼承庭訓,誦習醫經,稍長從歙縣名醫汪澤民先生學醫。由於既稟家傳、又得師承,更兼力學,旋即名噪鄉里。曾歷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宣城地區中醫學會會長、【省中醫內科學會】理事、【新安醫學會】顧問、《中醫臨床與保健》雜誌顧問、【省中醫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全國中醫老年病學會】委員等職。並在國內中醫期刊雜誌上發表論文30余篇。於歧黃生涯近60春秋中,胡老精勤醫典,廣覽百家,堅持躬身踐行,不忘承前啟後,孜孜不輟,數十年如一日,學驗俱豐,卓然成家。精於中醫內科外感熱病及疑難雜證之診治,能融古訓新知於一體,在內科雜證中強調臟腑辨證,重視燮調陰陽、活潑氣血。許多疑難重篤大證由其立起者無以枚舉,深得病家信賴與同道讚許。

〔陽和平喘湯〕

〔組成〕:(1)熟地30克(2)淫羊藿20克(3)當歸10克(4)麻黃6克(5)紫石英30克(6)肉桂3克(7)白芥子6克(8)鹿角片20克(9)五味子4克(10)桃仁10克(11)皂角3克

〔主治〕:慢性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之屬腎督虛冷、痰瘀凝滯而致咳喘經久不已者。

〔用法〕:日一劑,水煎分溫兩服。

〔加減〕:

(1)陽虛及陰者,去肉桂,加山藥20克、山茱萸10克。

(2)寒痰化熱者,去白芥子,加葶藶子10克、澤漆15克。

(3)氣急喘甚者,加蘇子10克、沉香3克(後下)。

(4)大便秘結者,加肉蓯蓉20克、紫菀20克。

(5)胃脘飽滿,納食不馨者,加砂仁6克、二芽各30克。

(6)痰濁消減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紅10克、茯苓20克。

〔典型病例〕:王某,男,54歲,1991年3月26日初診。咳嗽反覆發作30餘年,加重伴氣喘4載。近3年5次住院,診斷為:喘息性支氣管炎。屢治乏效,只賴解痙、激素之劑控制症狀,但停藥即犯。因症狀日益加重、喘咳氣急、步履艱難,西藥無法改善症狀而試服中藥。患者面色清晦虛浮、畏寒肢冷、胸膈憋悶、抬肩、言語斷續、咳聲不揚、痰多泡沫清稀、便秘、舌淡暗潤苔薄白、脈沉細弱。此為腎督虧虛、痰瘀戀肺,亟當補虛瀉實上下調治:熟地30克、鹿角片20克、白芥子6克、麻黃6克、肉桂3克、紫石英30克、紫菀30克、五味子6克、蘇子10克、桃仁10克、當歸10克、肉蓯蓉20克。

  方5劑,胸膈憋悶大減,步履登樓不甚喘促。繼予上方10劑,諸症再減。後因口乾痰液較稠、舌尖淡紅、肺陰不足,寒痰化熱之像有露,於原方去麻黃、蘇子、肉桂、白芥子,加南沙?0克、葶藶子10克、冬瓜仁30克,10劑諸症漸平。繼予〔陽和平喘湯〕去皂角,減麻黃為3克,加淮牛膝10克。30劑後諸症悉已,宛如常人。激素解痙之劑早已撤除,隨訪至今未見再發。

鄭 惠 伯

  鄭惠伯主任醫師,漢族,1914年10月生於【四川省】奉節縣永安鎮,出身中醫藥世家。曾先後任中醫科主任、【四川省中醫學會】理事、《四川中醫》編委、【農工民主黨萬縣市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鄭惠伯主任醫師,倡導讀書廣博專精,並行不悖;在實踐中繼承,在實踐中創新;擅長內、婦、兒科,尤以辨治溫病急症著稱。鄭師臨床工作,從未間斷,至今已有62個春秋。他一生精力主要忙於臨床,近10年來參加了《中國現代名中醫醫案精華》《長江醫話》《中醫精華淺說》《名醫名方錄》等著作的編寫,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

〔加味四妙勇安湯〕

〔組成〕:(1)當歸30克(2)玄參30克(3)銀花30克(4)丹參30克(5)甘草30克

〔主治〕:冠心病、胸痞氣短、心痛、脈結代、能治療肝區刺痛及腎絞痛。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

〔加減〕:冠心病:上方加毛冬青、太陽草,以擴張血管;(1)若兼氣虛者,加黃耆、生脈散以補益心氣。(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號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上方加郁金、板藍根、草河車以清熱解毒活血。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心律失常:上方配合〔甘麥大棗湯〕或〔百合知母湯〕,以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典型病例〕:

  李某,女,65歲。患冠心病10餘年,近年又患高血壓、糖尿病、肺結核。近日卒感胸悶,氣短、心悸,脈結代、口腔潰瘍、舌質光澤無苔。方用:當歸、玄參、銀花、太子參、玉竹、太陽草各20克,麥冬、五味子各15克,甘草10克。

  服上方6劑,脈結代好轉,由三至一止,變為二十四至五止,繼用上方。三診脈已不結代,但口渴眩暈,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經過三診,心律基本正常,觀察一年半,病情無反覆。

〔加味二仙湯〕

〔組成〕:(1)仙茅12克(2)仙靈脾15克(3)當歸10克(4)知母10克(5)巴戟天12克(6)黃柏6克(7)枸杞子15克(8)五味子10克 (9)菟絲子15克(10)覆盆子10克

〔主治〕:功能性子宮出血,乳癖辨證屬沖任不調者;血小板減少。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服。

〔加減〕:

1.功能性子宮出血:

(1)出血較多、血虛加阿膠、艾葉。

(2)血熱加地榆、槐米、仙鶴草。

(3)血瘀加田七、丹參、益母草。

(4)血脫加紅參、龍骨、山茱萸。

(5)脾氣虛加黃耆、黨參、白朮。

(6)沖任虛加鹿角膠、龜板膠。

(7)腎陽虛加鹿茸、附片。

(8)腎陰虛去知母、黃柏,加女貞子、旱蓮草。

2.乳癖:乳癖屬沖任不調者,可於上方配鹿角片粉2~4克,分2次藥湯送服。

3.血小板減少:去知母、黃柏,加女貞子、旱蓮草、黃耆、黃精。

陸 芷 青

  陸芷青教授,漢族,1918年3月20日生於溫州市名醫世家,年13從父建之公習醫,薪傳口授,盡得先人之學。曾任【溫州市第一屆人大】代表、【浙江省政協】第四、五、六屆委員、【農工民主黨浙江省委員會】委員、【中醫學會浙江省分會】理事、【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分會】副主任、【浙江中醫學院學術及學會委員會】委員、【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室】主任等職。

  陸老業醫60載,嫻熟岐黃、仲景之學,精於中醫內科,善治時病及內科疑難雜證,學術造詣精深,盡得先君之學。著作及參與編寫的書目有《王孟英醫案點校評註》《醫宗金鑒?雜病心法白話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白話解》《溫病條辨白話解》等。有50余篇論文在海內外雜誌發表。1978年以來,先後帶5

批碩士研究生,成績蜚然。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高等教育事業有特殊貢獻者」的政府特殊津貼。

【四子平喘湯】

﹝組成﹞:(1)葶藶子12克。(2)炙蘇子9克。(3)菜菔子9克。(4)白芥子2克。(5)苦杏仁9克。(6)浙貝母12克。(7)制半夏9克。(8)陳皮5克。(9)沉香5克(後下)(10)大生地12克。(11)當歸5克。(12)紫丹參15克。

﹝主治﹞:腎虛失納、痰飲停肺之咳喘。症見胸膈滿悶、咳喘短氣、痰多色白、苔白膩、脈沉細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1劑,分2次溫服。

﹝加減﹞:

(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黃稠去沉香、生地,加黃芩、焦山梔。

(4)咯痰不暢,加竹瀝、瓜萎皮。

﹝典型病例﹞:蔡某,男,57歲,1992年5月2日初診。主訴:咳嗽反覆發作已有30年,經西醫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氣急、心悸胸悶加劇,經同事介紹前來求治。查:面色暗滯、語聲不揚、咳嗽氣急、痰多色白、口乾不飲、苔黃膩、脈沉細。

處方:﹝四子平喘湯﹞加瓜萎皮10克、薤白10克,7劑。

二診:藥進7劑,胸悶心悸氣急減輕,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劑。

三診:諸病悉除,原方再進7劑。

周信有

  周信有教授,漢族,1921年2月19日生於【山東省】牟平縣東湯村。自幼從師習醫,刻苦攻讀,跟師侍診。於1941年考取行醫執照,懸壺於安東(現【遼寧省】丹東市),而立之年在安東已名聲鵲起。現任【甘肅中醫學院】教授,兼任【甘肅省中醫學會】名譽理事,【全國內經專業委員會】顧問、【省政協】委員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其中主編的《決生死秘要》一書,在1990年6月復經【台北】千華出版公司改譯繁體字,更名《診斷生死秘要》在【台灣】獨家出版發行。並有近百篇學術論文在國內有影響的雜誌上發表。  周氏立志鑽研、治學嚴謹,理論聯繫實際,臨證務求實效,對治療疑難重症有獨到經驗。近年來,曾潛心對肝病、心、腦血管疾病、血液病的專題研究,取得一定成績。

【消症利水湯】

﹝組成﹞:

(1)柴胡9克。(2)茵陳20克。(3)丹參20克。(4)莪朮15克。(5)黨參15克。(6)炒白朮20克。(7)炙黃耆20克。(8)淫羊藿20克。(9)醋鱉甲30克。(10)五味子15克。(11)大腹皮20克。(12)豬茯苓各20克。(13)澤瀉20克。(14)白芽根20克。

﹝主治﹞:

肝硬化代償失調所出現的水腫臌脹、肝脾腫大。

﹝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早中晚分三次服。

﹝加減﹞:

  肝病虛損嚴重,肝功障礙,絮濁試驗、血清蛋白電泳試驗異常,可加培補脾腎之品,白朮可增至40克,另加仙茅20克、女貞子20克、鹿角膠9克(烊化)。經驗證明,重用扶正培本、補益脾腎之品,證候和肝功化驗、免疫指標都能得到相應改善,說明扶正補虛是降絮濁和提高血清蛋白的關鍵。當然,虛與瘀是互為因果的,肝病虛損嚴重、抵抗力低下、微循環障礙,又能因虛致瘀,導致肝脾腫大,形成症積腫塊。故在扶正補虛的同時尚須重用活血袪瘀之品。對此我們一般是輕重藥並重,加重丹參、赤芍、莪朮等藥之份量。補虛與袪瘀多是綜合運用,不過有時有所側重罷了。

﹝典型病例﹞:李某,男,33歲,靖遠電廠職工。1986年4月經診斷為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曾兩次因病情惡化出現腹水、吐血住院搶救。1988年元月又因大量吐血和肝硬化腹水住進某醫院。經住院治療3個月之久,病情未見明顯好轉。病人精神負擔沉重、生活無望、焦苦萬分,乃出院於1988年4月25日來診,出院時化驗,表面抗原1:128,黃疸指數17單位,麝香草酚濁度21單位,硫酸鋅濁度20.4單位,麝香草酚絮狀試驗(++++),血清總蛋白6.2%,白蛋白2.6%,球蛋白3.6%,谷丙轉氨酉每325單位,血小板汁數3.8萬/立方毫升。證見:兩脅痛、脅下症積(肝脾腫大)、觸痛、腹脹腹水、腹大如鼓、全身浮腫、飲食不進、面色黧黑、牙齦出血、舌質暗淡、小便不利、脈弦澀,診系肝硬化失代償期,病情危急。中醫辨證為虛瘀交錯、血瘀肝硬、脾腎兩虛、水津不化、水邪瀦留,擬培補脾腎、袪瘀化症、利水消腫。治用﹝舒肝消積丸﹞,配服﹝消症利水湯﹞,稍施加減,連續服丸、湯藥3個月,腹脹腹水消除,諸症悉減,肝功能已接近正常。又服藥治療半年多,於1989年3月6日化驗,除乙肝表面抗原滴度為弱陽性外,肝功能和蛋白電泳、血小板計數已完全恢復正常,脾腫大已回縮,諸症悉除,身體無任何不適。現已上班恢復工作。

劉雲鵬

  劉雲鵬老師,男,生於1910年,【湖北省】長陽縣人,五代中醫世家,幼承庭訓,20歲懸壺沙市,40年代即被譽為沙市八大名醫之一,1951年任【湖北省中醫委員會】委員。1990年被聘為【湖北中醫學院】兼職教授。從事中醫臨床63年。早年宗葉、吳之學,喜使「至寶」「紫雪」輩,起危疾於頃刻,擅長苦瀉淡滲法,治濕熱之久稽。認為婦科見證,肝鬱為多,其治當以疏肝為先,總結出調肝十一法,形成了獨特網絡。先生以治月經病、婦科血證、不孕症、滑胎、子宮肌瘤、盆腔炎以及急、重、疑難病證見長。主要著作有《婦科治驗》一書。

【固胎湯】

﹝組成﹞:(1)黨參30克 (2)炒白朮30克 (3)炒扁豆9克 (4)山藥15克 (5)熟地30克(6)山茱萸9克 (7)炒杜仲9克 (8)續斷9克 (9)桑寄生15克 (10)炒白芍18克(11)炙甘草3克 (12)枸杞子9克。

﹝主治﹞:滑胎(習慣性流產、腰痛、小腹累墜累痛、脈沉弱無力、舌質淡、或有齒痕、苔薄)。

﹝加減﹞:(1)若小腹下墜,加升麻9克、紫胡9克以昇陽舉陷。

(2)小腹掣痛或陳發性加劇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緩急止痛。

(3)小腹脹痛,加枳實9克以理氣止痛。

(4)胎動下血,加阿膠12克、旱蓮草15克、棕櫚炭9克以固沖止血。

(5)口乾咽噪、舌紅苔黃,去黨參加太子參15克。

(6)或選用黃芩9克、麥冬12克、石斛12克、玄參12克,以養陰清熱安胎。

(7)胸悶納差,加砂仁9克、陳皮9克以芳香和胃。

(8)嘔惡,選加竹茹9克、陳皮9克、生薑9克以和胃止嘔。

(9)畏寒肢冷、少腹發涼,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溫陽暖胞。

﹝典型案例﹞:毛某,女,24歲,1986年7月6日初診。

  已妊娠3個月,頭暈、睡眠不佳,有時嘔吐,陰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軟,經注射止血藥物仙鶴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醫院婦科診為「先兆流產」,舌苔薄白、左脈大、右脈虛數。此脾腎兩虛,治宜雙補。方用黨參30克、炒白朮30克、雲苓10克、甘草6克、熟地30克、山茱萸9克、黃芩炭10克、

骨脂15克,每日煎服一劑。於1988年6月因產後便血亦來診曰:上次腹墜流血等症狀服五劑即愈。於1987年1月順產一女嬰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