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自然‧活得自在

2013010920:55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天地是一個大系統,
 
人體亦是一個系統,每個系統都有各自的規律。
 
人要健康長壽地生活,必須要按天地的自然規律和人體的自身規律辦事。
 
只有順其自然,才能活得自在。
 
天地運行產生春夏秋冬的氣候變化,
 
風、晴、雨、露,白晝變化等自然現象引導人們的起居飲食,勞作休息。
 
“和於陰陽,調於四時”;“順四時而適寒溫”。
 
我國古代醫學寶典《黃帝內經》就完整地表述了,古人對人體與四時季候關係的獨特理解。
 
如《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夜臥早起,生而勿殺。”;
 
“夏三月,此謂蕃秀。夜臥早起,使志無怒,使氣得泄。”;
 
“秋三月,此謂容平。早臥早起,使志安寧。”
 
“冬三月,此謂閉藏。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溫,無泄皮膚。”等。
 
就是說春季三個月,是除舊佈新的季節。
 
要天黑就睡天亮就起,才不致扼殺體內的生機;
 
夏季三個月,是草木茂盛的季節。
 
要天黑就睡天亮就起,不要動怒,使體氣得以宣泄;
 
秋季三個月,是豐收充實的季節。要早睡早起,使神志得以安寧;
 
冬季三個月,是萬物收斂潛藏的季節。
 
此時河水冰冷大地凍裂,不要驚動大自然的陽氣,要早睡晚起,
 
一定要等太陽出來後才起床,以便避開寒冷,保持溫暖,不使皮膚著涼。‧‧‧
 
這些論述表達了人的起居情志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
 
這是上古乃至太古時代民族智慧,在醫學和養生學方面的總結。
 
《黃帝內經‧素問》中的“四氣調神論”一篇中還進一步指出:
 
一年四季中的陰陽變化,是萬物生長的根本。
 
所以,人們要注意在春、夏二季滋養體內的陽氣,
 
秋、冬二季滋養體內的陰氣,從而與萬物生長發展的規律保持一致。
 
如果違背了這一規律,就是扼殺生命存在的根本,破壞生命的真元之氣。
 
因此,陰陽的變化,四季的交替,便是萬物生發、發展乃至死亡的根本規律。
 
違背了這一規律,就會招致災害;
 
順應這一規律,就不會產生疾病。這就是掌握了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還說:“陽出則出,陽入則入”;“大寒、大熱、大風、大霧,勿冒之”。
 
這告示人們,日出則作,日落則息,不要熬夜,更不能通霄打牌、跳舞等,
 
不要冒犯大寒、大熱、大風、大霧天氣,凡此等等都是自然規律。
 
人要活得自在,就得規範自己的起居飲食、情志和勞作休息都按照自然規律進行。
 
順其自然,就是如同“天有陰晴,潮有起落”那樣自然而然的事情。
 
人要健康長壽,活得自在,還得按照人體的運行規律辦事。
 
現代保健學家概括人體健康的四條原則是:
 
合理的膳食,適度的運動,規律的生活和良好的心態。
 
對這四條規律必須切實照辦,一條也不能違背,可謂“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合理的膳食是健康的基礎,民以食為天,人賴以飲食而生存。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過,保健身體,一定要靠飲食。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說:“善食者養生,不善食者傷身。”
 
吃什麼和怎麼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概括地說就是:
 
“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
 
五畜適為益,過則害非淺;
 
五菜常為充,新鮮綠黃紅;
 
五果當為助,力求少而數;
 
氣味合則服,尤當忌偏獨;
 
飲食貴有節,切切勿使過。”
 
凡是人類所豢養的動物、所培植的植物,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其量不宜多。
 
適度地運動是健康的保障。“生命在於運動”。
 
實踐證明,一個人三天不活動,力量就會下降5%,
 
如果長期不活動,人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很快就會發生退行性變化,和功能衰退。
 
“戶樞不蠧,流水不腐”,每天至少運動三十分鐘,不運動是對自己的慢性傷害。
 
有規律的生活是健康的屬性。
 
大自然的節律無處不在,人體內先天的生物鐘,指揮著一切生理活動呈節奏性運轉。
 
因此,人的生理周期,
 
每日的心率、體溫、細胞的新陳代謝都呈現出二十四小時的節律變化。
 
所以人的起居飲食、勞作、休息都要有規律。
 
良好的心態是健康的條件。
 
馬可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劑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因為良好的心態,
 
可使人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自我調節功能,和免疫力處於最佳的狀態。
 
歡樂、快樂、樂而忘憂是你保持穩定的情緒,促進身心健康的良藥。
 
要知足常樂,胸懷開闊,用積極樂觀的情緒面對生活,
 
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似浮雲常自在,意如流水任西東”。
 
保健專家再三告示大家,“不要死於無知”。
 
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
 
就得學習、了解與健康長壽有關的自然規律,有知識和沒有知識就大不一樣。
 
《黃帝內經》說:“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那些不懂得養生道理的人,把酒當成水飲,好逸惡勞,
 
酒醉了還肆行房事,縱情色欲,因而竭盡了精氣,散失了真元。
 
不知道保持精氣充沛,蓄養精神的重要,只顧一時快活,
 
背離了養生的真正樂趣,作息沒有一定規律,所以到五十歲便衰老了。
 
養生保健的內容很廣,可以有選擇性地學點醫療衛生、食品營養、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識。
 
有條件的可讀些經典著作,
 
如《黃帝內經》;《道德經》;《論語》等。
 
還要關心時事、美好的未來‧‧‧永遠是保健養生的精神基礎和動力。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健康。
 
知識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愉快、瀟灑、美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