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單行線,活好每一天

2012111213:50

 


生命是單行線,活好每一天

 

 

『生命只有一次,很珍貴。而死,很多人都是怕的。生命是上天在每個人帳戶上存放的一筆定額儲蓄,生前沒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卻每天都在開支消費它。人們深知健康是生命的本錢,你可以向銀行貸款,卻不能向健康透支,一旦透支,就沒有償還的可能。生命列車誰也改變不了它的行車路線:這是一趟單程列車!昨天是已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沒發行的債券,今天才是靠得住的現金。重要的是好好活著。一個人在年輕時應該有他的理想與抱負,年老時也應該有他的追求和作為,境界各異,這樣的人生才算是完整的。扎扎實實走好自己的路!』

 

人總是要死的,但人們對死的認識並不相同。英國著名作家勞倫斯說:死是生命的延續。這一觀點太浪漫了,簡直有視死如歸的意思。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說:死是一個人的旅行到了終點。在他的心目中,死是很平常的事。

 

我們的文史老祖宗司馬遷卻從社會學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問題: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其實大多數人的死,平平淡淡,從從容容,往往介於兩者之間——沒有如泰山般重,也不會像鴻毛般輕。因為人的價值,就在於他曾經活過和因為他的給人類的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留下過真、善、美的印跡。

 

我想,生命只有一次,很珍貴。而死,很多人都是怕的。詩人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但依我看,生命都化作荒草塵泥淹沒了,哪還有愛情可以演繹。

 

寫過名著《紅與黑》的司湯達長眠於地下,其墓誌銘只有九個字:活過了,寫過了,愛過了。可以看出他還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的。

 

仔細再想,會發現生命是上天在每個人帳戶上存放的一筆定額儲蓄,生前沒有人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卻每天都在開支消費它,直到有一天出現赤字。儘管不少人知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不管願意不願意,誰也不能避免。但當死神扣響門鈴,閻羅派人索命時,一般人都是怕的。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之謂也。

 

因而,養病除疾無良方,靜心斂氣延生命。不少人就想出了種種辦法來延年益壽。人們深知健康是生命的本錢,你可以向銀行貸款,卻不能向健康透支,一旦透支,就沒有償還的可能。

 

有人追求健康,是為了生命活得爽快;有人追求名利,竭盡努力,是為了活得舒適。這就使得我們每個人乘坐在生命的列車上,想法各有不同。列車嘯嘯,車輪滾滾,有人上車,有人下車,循環往復,但都得遵循這一亙古不變的秩序。汽笛一叫,終點一到,所有生命以外的東西都得統統卸下。

 

生前或許你還低吟高誦:且將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生命終結,你肩扛手提的所有功名利祿,全得撒手拋下,因為生命號列車誰也改變不了它的行車路線:這是一趟單程列車!

 

常說:昨天是已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沒發行的債券,今天才是靠得住的現金。重要的是活著。活著,就會從年輕走向衰老,走向死亡。但生命可以時時奏出動人的樂章。

 

德國古典哲學家康得說得好: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春,好比百靈鳥,有他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如此看來,儘管生命短暫,但活在世上還是應該有所為。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這是文雅的詩人們的說法。老百姓實在又都是哲學家,他們說來去都是赤條條,生活如意是首要。這種淡泊超然顯然是需要的,但他們更是嚴律自身:做人就要做事,活著就要幹活。話樸實如土,清淡似水,但這種大實話勝過大哲學。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為晨。大抵人在年輕時有淩雲之志,很想做一番事業,而到年老時卻感到桑榆已晚,垂垂暮矣,結果碌碌無為而終。

 

依我看,一個人在年輕時應該有他的理想與抱負,年老時也應該有他的追求和作為,境界各異,這樣的人生才算是完整的。便如同一首完美的樂曲,既有盎然的序曲、瑰麗的華彩、婉轉的間奏,也有激昂的高潮、悅耳的尾聲。

 

生命從零開始,最後又歸於零。其中,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則是最有意義的,也是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好比一個圓圈,從終點又回到起點,圈中的無數點點就是生命的印跡。那麼,扎扎實實走好自己的路罷,即使有時候迎著風霜刀劍,有時候還有暗槍冷箭,默默忍住悲痛吧,匆匆趕路要緊呢!

 

 

 

網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