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越老,人心越淡

2013030218:16

 

 
 

 

 

 

                  時光越老,人心越淡。曾經說好了生死與共的人,到最後老死不相往來。歲月是賊,總是不經意地偷去許多美好的容顏、真實的情感,以及幸福的生活。也許我們無法做到視若無睹,但也不必干戈相向。畢竟誰都擁有過花好月圓的時光,那時候就要做好有一天被洗劫一空的準備。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幾次劫數,唯有歷盡塵劫,才可以遠離大千世界,免受沉淪之苦。生命是一場無法預測的旅程,無論你我走到怎樣不可收拾的境地,都要淡定從容。每一次不如意,每一個不順心,其實都會有預想不到的結局。風隨雲轉,柳暗花明,就是如此。
 
 
 
   
    紅袖添香,情深不壽。明知這般,依舊會有人前僕後繼地奔赴滔滔情海,不問下落。是我們要的太多,還是每個人的生命裡都有一段或幾段這樣必經的路程。看慣了秋月春風,又怎會在意自然頻繁的更替。嘗盡了悲喜離合,又怎會輕易被某種情愫驚擾。
  
    人生百味,世事洞明。佛經云:"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身處繁華俗世,太多色彩紛呈的誘惑讓人難以抗拒。多少人,可以捨棄絲綢錦緞,而著粗布素衣;可以捨棄玉粒金?,而食粗茶淡飯。同在世間行走,有些人要嚐遍市井煙火才肯罷休,有些人的心早已回歸山林,願與山水共清歡。
 

 

    古人云:"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求即是無欲,人若能無欲,品格自然高尚,而苦惱也會消散。但能夠做到無欲無求的人,又豈是等閒之輩?在風塵彌漫的人世間修煉,有人痴迷驚艷華麗的風景,有人獨戀似曾相識的舊物。遼闊似海的人心啊,該用什麼來填滿,平凡的物質或是精神,足夠嗎?
   

    佛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每個人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三生石,在那裡,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那些曾經奔走於陌上紅塵的人因此而開悟,決意聽信因果,不再爭名奪利。他們願意化作一株植物,在歲月山河裡寂靜地存在,從此無聲無息。
 

   

    從現在開始,與萬物生靈一同修煉。無論過程會有多久長,無論時光是否清淡無味,都要堅定修持,淡看悲歡,善待生命,感恩眾生。佛法沒有深淺,深淺的是人心。佛陀沒有愛恨,愛恨的是凡人。端然出世,飄逸離塵。任何的輕浮與貪念,都是自身修為不夠。
  

    過程是什麼?過程是飲盡千江之水,賞遍萬古明月。看一捲泛潮的書,重複幾段老舊的故事,演繹幾場註定的離合。素履之往,行走人間,看白鳥驚枝,落花滿身,唯靈山是歸途。一個人開悟不是因為有富足的家產,不是有深邃的思想,也不是有出眾的才能,而是有玄妙的機緣,有樸素的禪心。一個感知自然、尊重生命的人,必先得到證悟。
 

   行吟山水,一夢千年。看過奼紫嫣紅,鶯飛燕舞,又見竹風穿庭,碧荷生香;看過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又見素雪紛飛、寒梅傲枝。其間有不少清涼冷落的場景,也不乏親善溫暖的片段。時光就這麼老去了,老去了。那時候洗盡鉛華的你我,只守著一扇小窗,看舊時庭院,飛雨落花。遠處,鐘聲縹緲,隔世經年。
  

    佛說:"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心不調身,愚者調身不調心。"可見只要擁有一顆平和寧靜的禪心,便能阻擋世間一切浩蕩風雲、起落浮沉。就能看清一切靈透事物,哪怕置身茫茫荒野,也不會誤入歧途,陷入迷惑。一無所有的時候,只守著自己的心,自可安然無恙。
 
 
 
   
    禪是甘露,滋養眾生;是妙藥,普度萬物。人間萬事皆為尋常,也皆是無常,唯有走過,才能從容自在,才能體味夢幻泡影的空無玄機。光陰如露,日影如飛,見遠山石徑,螢蟲明滅閃爍。再相逢,已是落葉空山,歸鴻望斷,人生近遲暮。
  
    一盅清茶,喝到涼卻。一齣戲,看到落幕。一生要修的功課,也會在某個掩捲的時刻,寫上結局。佛言:不可說。雲水無涯,浮世清歡,這珍貴的世間,你來,在這裡,你去,還是在這裡。那便簡單地存在,萬物化塵,隨喜讚嘆。
 
 
 
   
    就這一世了,無論前方是黃塵飛揚,或是靜水無波,就這麼走下去。來生,蓮花臺上重會。你溢彩鎏金,慈悲祥和;我潔白一身,端靜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