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變力成領導新顯學-----陳子溱

2013022819:30

 


領導人是指能夠發揮影響力且有跟隨者的人,領導人帶領組織的方向。然而在瞬息萬變的時局中,如何能縱觀全局,快速掌握資訊,快速建立共識,清楚地指出組織的方向?則有賴於領導人個人和組織的應變力。

所謂應變力,就是指能夠即時覺察人或環境的變化,而立即展現最佳因應措施的能力。

小至對人一句話的回應,大至對組織策略的調整,甚至是組織主體的調整。應變力,其實是綜合很多能力的總體表現,包含覺察及行動。如何一葉知秋?如何發現問題於見微處?如何於事情發生的每個過程處,都能看透全局甚至預測事情的發展?如何能快速且有智慧地應變,以創造商機或避免危機?這些都是應變力的重要課題。

應變力 奠基覺察後行動

覺察是應變力之始,覺察也是一切好的開端。領導人要先從保持覺察開始,有了覺察,才能發掘事情的真相,不至於被人或資訊或事所誤導。領導人如何取得不偏頗、不被改造、不被過濾的完整資訊;如何在眾多的人事物當中,判別出真實的狀況及真誠的人,有賴覺察。

覺察是內心平靜的狀況,能如實反映當下的事實。就像一面光滑的鏡子,直接反射實相;而不是如破碎的鏡片,反射出如萬花茼般地讓人眼花撩亂。當然覺察來自於內心的不動,心要能入境不能入心,既要同理又能抽離。即所謂的「境隨心轉」非「心隨境轉」。如此的心境,才能完全看清楚人、事、物,也才能免除偏頗及不正確的資訊,而做出最好的應變措施。

行動是應變力之果。應變力完成於行動的展現上,即因應措施的對應,當然也有可能是以不變應萬變。然而這個不變,是經過覺察、思考至判斷後的結果,不是未覺察未認知因而未行動的狀況,可以說是有意識的行動。經過覺察之後的應變行動是踏實的,故領導人想要做出最佳應變行動的決策,需在心境平和下綜合很多的人、事、物等資訊,而這些正是領導人與組織需要不斷強化與提升之處。換句話說,想要及時做出最正確的應變,需要一個有效體系的運作,包括領導人心境修練和組織文化的養成。

5法則 修練覺察力

應變力來自於覺察,此即為應變力的下手處。領導人自我覺察的修練應有無數種,在此僅提出以下幾個方向參考。

1. 領導人要具有滿足每個人和組織需求的思考

領導人所做的一切,不是將自己擺在第一位,而是考量組織每個人以及組織的需求。只有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以及組織的需求,才是領導人應盡的本分。保持這樣的心境,時時覺察。只有不為自己完全客觀的立場與角度,才能透視全局,進而產生覺察後的應變行動。

2 . 領導人心智要堅強目標要堅定

心智堅強是領導人非常重要的修練,所謂心智堅強指的是在任何壓力下仍能堅持目標。應變力的展現,不管是在事情的起點或過程或終點,一定是在高度的壓力下進行,因為應變本身就是代表變動與改變,而改變正是一般人所害怕與抗拒的。所慶幸的是如果能做到無我不自私的境界,就更能堅持目標,相對也就更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找到完成應變所需的更大力量。

3 . 領導人要認識自己並時時覺察

問自己什麼是自己這一生的使命?什麼是非你做不可的事?什麼是你最願意也最能做的事?當這些釐清之後,每件事情的發生,都能啟動你的覺察力。因為你已經完成認識自己的修練,有了自己的定點,接下來的問題就相對簡單了。當時時覺察已經變成一個習慣,加上對自己人生定位的理解,很多事情的應變就可以取得機先。

4. 領導人要謹言慎行隨時靜心

領導人的每個行為,都影響著組織的文化。如果領導人說一套做一套,組織的成員就會跟著這樣做。領導人要不斷修練自己的品德,以身作則,規定別人遵守的事,自己也要做到,不可當制度的破壞者。在一切有次序有條理的環境中,才能穩定地發展,也才能及早發現異狀及時撥正;甚至是見微知著的洞燭機先。

5. 領導人要以幫助屬下解決問題為樂

領導人若能抓住這項原則,建立願意聆聽屬下心聲,願意幫助屬下解決問題的形象,那麼很多問題便會在平日就解決掉。如此就不會小問題累積為大問題,造成屆時應變不及,或付出極高的代價。如同平日水溝保持疏通,才不至於水質變臭或造成堵塞。隨時處理小問題,就不會變成大問題,也就不至於需要花更大的力氣去處理它。

領導人意志 帶動建構組織應變力

領導人有了應變力的修練,就能夠領導應變力的行動;而組織也有提升應變力的方法。意即建構一個具有應變力的組織,雙重確保應變力的具體貫徹。雖然大家都知道,組織是由個人所組成,但個人具有應變力不等於組織具有應變力;這如同個人優秀不等於組織優秀一樣。因為組織還需能讓每個人有效率地工作才行,這就有賴於制度和流程了。當然制度和流程,會因為不同的組織文化,而有不同的設計,沒有所謂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

而決定組織文化的是領導人,從企業最高領導人至高層至中層至基層領導人至一般同仁的影響過程,組織的一群人相互影響著想法與做法,因而不自覺地形成該組織的文化。而企業最高領導人,就是啟動這一切成形的舵手。所以說企業是最高領導人意志的呈現,就不難理解了。

5 重點 組織應變力躍升

在領導者的帶領下建構一個具有應變力的組織只是開端,至於如何建構具應變力的組織,值得大家深思:

1. 建構資訊流暢通的環境

應變來自覺察,覺察來自資訊,所以組織的資訊流相當重要。如何讓資訊流暢通無阻,以便隨時能發揮作用就是關鍵。資訊流有來自組織的內部,有來自組織的外部;如何讓這些資訊能夠不受阻礙,且能及時的傳遞,需要組織全員開放的心智,以及即時溝通的平台,包括實體與虛擬等。開放的心智指的是願意將資訊如實的回饋,不帶入個人情緒與色彩。虛擬平台指的是有內外部資訊的共享或討論的資訊系統,實體平台指的是有面對面交流資訊的機制,如固定的會議及聚會或交誼空間或茶水間等。

2. 信任是資訊交流的基礎

有了面對面的機制與資訊系統之後,是否就能做到資訊的及時傳遞與共享?當然不是,重點還在於領導人被信任的程度,組織被信任的程度,以及組織成員之間彼此信任的程度。信任雖然無法具體衡量,但影響甚鉅。領導人如何確認他所領導的組織,其信任指數是多少?大概只能從個人修為著手了。

如果是一位願意專注聆聽且能理解回應又能實事求是的領導者,相信得到的信任是高的;同時影響之下,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組織之間,信任度應該也會較有機會是高的。如果一位領導者,沒有耐心聽屬下的談話,不能同理屬下的心情,又處處搶屬下功勞的人,這個組織的信任度可想而知一定不高。

這樣氛圍的組織,即使有前面說的機制與資訊系統,仍然不能發揮作用。所以建立信任才是根本,有了信任,才能取得資訊。否則有名無實,形同虛設,即使每項表面都做到了,也仍然不能揮效用。由此可見領導人的修練,是多麼重要啊!領導人必須先把人做好,才能把領導者做好。

3. 組織定義需要的資訊

一旦做好前面兩項工作,接著可進一步定義組織需要隨時觀測的資訊。依照組織的願景及目標,展開核心能力及知識,對應相關需要觀測的資訊領域和類別,以及時事及市場資訊,持續不斷的加以蒐集及觀察。透過經驗的累積,可以朝向有效率的資訊蒐集、整理與分析,進而產生應變方案,以具體實踐應變力的不斷提升。

4. 設立組織緊急應變方案

依照組織的特性,設立應變的緊急行動方案是必要的工作,且平日就要練習。如同國家的防空演習或天災的預演一般,根據統計,實施預演的國家,其災害的損失減少一半以上,這就是提升應變力的有效方法。

5. 信心是應變最佳良方

應變存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及風險,領導人如何引領組織走過應變的風浪,有賴於全體的信心。相信可以活在當下,針對變化,可以理出有智慧的應變方案。能對應變方案有信心,對組織有信心,對領導人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對自己有信心。每個人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面對變化,相信變化對個人及組織是好事,相信這是商機不是危機。相信在這樣的組織文化氛圍下,一定可以在每次的應變中讓組織升級。

應變力的提升,是領導人個人和組織共同的責任。個人要從提高警覺做起,同時將心放平,平靜之心才能感受內部人、事、物,以及外界環境的變化。不斷進行修練以累積應變力能量,正如孟子所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而組織則在可循環運作的機制平台中,及時分享資訊,以及觀測市場情報、重要資訊、重點時事等,加以系統化蒐集、整理、討論、分析、與行動,不斷累積經驗以建構組織智慧,進而提升組織應變力。

孫子兵法有云:「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就是說明了我們不能指望一定沒有需要應變之處,要依靠的是我們有萬全的準備;不要指望環境沒有變化或威脅,要培養自身的應變能力,讓環境打不倒。有了領導人的持續修練以及組織萬全的準備與練習,則可以提升個人與組織的應變力,減少財物名譽等的損失。而這一切最根本之道在於信心,相信改變的正面能量,相信變動是自然的道理,相信可以藉此讓組織升級以保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