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大不同(一)有錢人較長壽? ...報給您知...

2008041121:18
貧富大不同(一)有錢人較長壽?

專欄作者/陳順吉

1. 有錢者較長壽?

日前一個有趣的報導,在美國有一個研究發現富人和窮人除了收入差距加大外,他們的壽命差距也在逐漸擴大。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人口統計學家辛格指出,1980年到1982年之間,最富裕組別人口的壽命,比最貧困組別者多了2.8歲,到了1998年到2000年,兩者的壽命差距,已擴大到4歲,分別為79.2歲對比74.7歲,未來還會繼續拉大。對於造成平均壽命差距擴大,研究認為有以下原因,包括:富裕和受過高等教育者更懂得利用新醫藥科技,治療癌症或心臟疾病;高收入者的吸煙率下降;低收入者較少購買醫藥保險,因此也不常接受健康檢查或其他檢測等。專家也認為,人們對健康的認知存有巨大差異,這包括飲食、運動和健康生活習慣等,而較高收入者比貧困者更能夠取得相關資訊。(註一)

2.個人收入高低影響了健康行為與態度

由以上可發現教育程度、購買保險、生活習慣與相關資訊獲取等層面的不同是研究認為富有的人較長壽、且與貧窮者年齡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根據東方線上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我們比較30-50歲的個人收入的不同(去除掉20000元以下者,避免極端的數據對解讀產生的誤差),對於「健康態度與行為」的差異,可以從表一中看出收入越高者在「儘量幫自己家人買健康保險」、「常與親友交換健康食品相關的資訊」、「每年定期健康檢查」、「小毛病時我常自行到藥房買成藥」等健康態度特性比例較高(如淡藍色區塊所示);收入較低者則在「購買食品會看內容標示及保證期限」、「經常提醒自己和家人注意身體健康」、「儘量讓每一餐都營養均衡」、「我一向按時起居飲食定時定量」等層面上比例較高(如淡黃色區塊所示)。

由此可看出,在健康態度與行為上,收入較高者雖然在以金錢促進健康(例如買健康保險、定期健康檢查)與健康資訊取得的層面上比例較高,但是他們卻沒有每餐都追求營養均衡、也沒有起居飲食定時定量、更沒有關心家人與自己實際上的健康,更喜歡小毛病時不找醫生而去買成藥吃。而收入較低者雖然在花錢促進健康方面比例不若收入高者明顯,也沒有注意健康資訊,但比較會注意家人與自己實際上的健康、飲食起居都能力求定時定量。

3.收入高者的不健康習慣,透過金錢與資訊去補足

因此收入高低雖然會影響到維持健康的能力與態度,但不見得收入高者一定會過著較健康的生活。我們從許多實際發生的案例往往也可以發現很多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往往在壯年就因為過於勞累、沒有正常的飲食作息,甚至小病沒時間去看醫生隨便吃成藥,錯失了關鍵治療時機,進而染上絕症,甚至因此付出生命。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無法去得知是否收入較高者真的較長壽,但發現能讓收入較高者較長壽的原因在於透過金錢與資訊去維持健康,但是其過於忙碌卻可能損害其壽命。

4.收入較低者雖然有正常作息,但須補足保險與資訊取得

當然我們也發現收入較低者雖然比較實際關心家人健康、正常飲食作息,但仍需補足健康保險與資訊取得這方面的弱勢。有些不足之處需要透過金錢去達到,也有些是需要透過教育,但是在現今網路盛行的時代,只要具備簡單上網能力就能取得很多相關資訊,這是時代進步帶給收入較低者一個便利的地方。

5.結論

收入高低不見得影響健康與壽命,自己的態度最重要。如果作息不正常、不懂得發覺自己身體的警訊,則再多的健康保險、再多的健康檢查也是惘然,同樣的,如果可以多多留意健康資訊,並落實到生活層面,進而養成習慣,收入低者也不見得會比收入高者短命。收入高低,或許會影響自己追求健康的方式與選項,但不應對健康與壽命有關鍵性的影響,態度與習慣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註一:「美研究:貧富差距大 壽命差距也大」,中廣新聞網,2008/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