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教給大家幾個簡單的中藥浴足劑的配方:
配方一:女生誰人不愛美,先來個美容方
1.鮮嫩絲瓜及新鮮葉藤等。能涼血解毒,美容護膚,防皺,殺菌消炎。防治皮膚粗糙,面疣,粉刺,毛囊炎。
2.白芷、白芨、瓜蔞、白蘞等。可滋潤皮膚,消炎殺菌,防止皮膚萎黃、黯黑、粗糙及皮膚痤瘡。其實,用中藥浴足不僅起到放鬆身心、活血通經的作用,如果輔以腳部反射區的按摩,還會有很好的抗衰老、美容作用。
配方二:失眠方用藥: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用法: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配合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一次。
配方三:高血壓方
1、磁石降壓方: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枳殻、烏藥、蔓荊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獨活18克。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待溫時泡足,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劑藥可用2-3次。該方可平肝潛陽,一般用藥1-3次,血壓即可降至正常。
2、雙桑湯: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0-15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鐘後,煎至600毫升,倒入浴盆中,待水溫為40℃-50℃。泡腳30-40分鐘,擦乾後就寢。每晚1次。可清熱泄肝,適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一般泡腳30分鐘後開始降壓,1小時後作用最強,維持4-6小時。若8小時後血壓回升,可煎湯第二次熏洗。
3、牛膝鈎藤湯:牛膝、鈎藤各30克。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可不斷加熱水以保持水溫,加至盆滿為止。每日早起和晚睡前足浴。每次約30-40分鐘,以不適症狀減輕或消失為1療程,連續1-2個療程。可平肝潛陽,引熱下行,適用於肝陽上亢型高血壓。
4、決明降壓湯:石決明24克,黃芪、當歸、牛膝、生牡蠣、白芍、玄參、桑枝、磁石、補骨脂、丹皮、烏藥、獨活各6克。其中,石決明、牡蠣、磁石先煎30-60分鐘,取其煎液加溫水適量,入浴盆足浴,每次1小時,每日1次,每次1劑,連續7-10劑。可平肝潛陽,適用於高血壓頭暈頭痛,小便短少,肢體水腫,麻木等。
配方四:痛經方
用藥:益母草30g、菊花15g、黃岑15g 、夜交藤15g。
用法:水煎,去渣,混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一次。
配方五:便秘方(便秘是很多辦公室MM的困擾,排便不暢,用多少護膚品,皮膚也不會好的哦!)每晚睡覺前,用花椒、姜、鹽、醋、小茴香等浴足並按摩,對功能性便秘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預防便秘十要歌訣也說:“功能便秘不吃藥,自然療法益處多。睡前浴後做足療,健身祛病排泄好。”可見,足療,尤其是中藥浴足,對便秘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適用於那些體質較強的習慣性便秘患者。
配方六:糖尿病方糖尿病足是一類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和外周血管病變基礎上,由於足應力、外傷、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嚴重下肢病變的總稱。在它的無壞疽期,對於那些患足涼麻,色蒼白或蒼黃、紫暗的患者,即可以採用中藥浸浴泡法,通過皮膚透皮吸收達到溫經、活血、止痛、改善循環的作用。配方:金銀花、紫丹參、乳香、沒藥、黃柏、苦參、川芎等。用此方足浴可起到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糖尿病足早期下肢疼痛跛行者。(如有皮膚潰爛則禁用)
配方七:慢性支氣管炎
原料:魚腥草150g,蟬蛻20g、麻黃50g、細辛100g。方法:水煎,先趁熱用藥蒸氣薰鼻,待水溫適當時,進行足浴。每日1-2次。
配方八:中老年足跟痛原料:當歸30g、威靈仙30g、乳香15g、沒藥15g、梔子15g。方法:水煎、每日2-3次。
配方九:足癬原料:皂角刺15g、大楓子15g、大黃15g、黃柏15g、蒼朮15g。方法同上。
配方十:足凍瘡原料:當歸15g、紅花15g、花椒15g、鮮蘿蔔200g。方法同上。
配方十一:足皸裂原料:陳皮30g、蔥白15g。方法同上。
中藥泡腳配方。保健足浴配方:當歸15克、紅花15克、蘇木10克、五加皮20克、透骨草20克、雞血滕30克。
上述中藥材用水煮開20分鐘,然後先用蒸氣燻蒸足底部5分鐘,等水溫適宜再將足部浸泡在水裡,水涼後,可以再重複加熱一遍。光緒泡腳藥方通過對身體外部尤其是足部的熱水浸泡、清洗,使藥物通過毛細循環進入人體,達到調理內分泌、滋陰理腎、平肝火等功效。皇太后明目除濕浴足方,甘菊三錢,牛膝五錢,黃柏三錢水煎,浴足;慈禧洗藥方是蔓荊子三錢,荊芥二錢,漠葵二錢,冬桑葉二錢
保健足浴配方:當歸15克、黃芪20克、紅花10克、蘇木10克、澤蘭10克、生地10克、川椒10克、葛根15克、細辛6克、黃芩15克、酸棗仁15克。
治頭痛配方:白附子10克、川芎20克、白芷20克、細辛10克、蔥白5根。
治咳嗽配方:黃麻10克、胡椒40粒、老薑30克、生白礬30克。治高血壓病配方:羅布麻葉15克、杜仲6克、牡蠣15克、夜交藤10克、吳茱萸10克
足癬是侵犯表皮、毛髮和趾甲的淺部黴菌病 ,是一種傳染性的皮膚病。中醫認為 ,本病多為溫熱侵襲 ,濕熱下注所為 ,當以清熱和濕 ,解毒殺蟲為治 ,介紹幾則外治方 ,效果顯著。(中國醫學健康網)
方一 :木瓜 30克 ,甘草 30克。將上藥水煎取汁 ,候溫後浴 5~ 10分鐘 ,每日 2次 ,每天 1劑 ,連續 5~ 10天。
方二 :藿香 30克 ,黃精、大黃、皂礬各 12克 ,米醋 1000毫升。將上藥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週後 ,去渣 ,備用 (浸泡時每天搖動數次 ) ,使用時取藥液每天浸泡 2~ 3次 ,每次 20~ 30分鐘 ,連續 5~ 7天。
方三 :丁香 15克 ,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 30克 ,黃柏、地榆各 20克。上藥水煎取汁 ,而後將藥液候溫洗足 ,每次 10~ 15分鐘 ,每日 5~ 6次 ,每日 1劑 ,每劑可用 2次。
方四 :葛根、白礬、千里光各等量。將上藥烘乾研末 ,密封包裝 ,每袋約重 40克 ,每次取粉劑 1袋倒入盆中 ,加溫水約 1000~ 2000毫升 ,混勻足浴 ,每次 20分鐘 ,7日為 1個療程 ,連續 1~ 2個療程。
方五 :白鮮皮 40克 ,苦參、黃柏、蒼朮各 30克 ,防風 20克 ,荊芥穗、枯礬各 10克 ,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 50克 ,蔥白 4枚。上藥加水約 3000毫升煮沸 ,待溫時將雙腳浸泡在溫液中
滯血瘀型其症狀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經血色暗而帶有血塊。
針對此類症狀的人,應調和氣血,化瘀止痛。因為“女子以肝為本”,泡腳所選藥物多以入足厥陰肝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引經藥醋,如用青皮、烏藥、益母草各30克,川芎、紅花各10克。加入約兩升水,50毫升左右的醋,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煎煮30分鐘,等藥冷卻至50℃時連渣倒入盆中泡腳,盆中藥液量應該浸沒踝關節,如果藥液不足量,可加適量溫水。腳在藥中不停地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每次30分鐘以上。
陽虛寒盛型其症狀表現為下腹冷痛,熱敷痛減,手腳發冷。需用溫經散寒的原理止痛。因為中醫有這樣一種說法:“腎主一身陽”,泡腳所選藥物應該多以入足少陰腎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引經藥鹹水,比如可用肉桂、丁香、烏藥、當歸、川芎各15克,乾薑、小茴、吳茱萸各6克,食鹽少許,煎水泡腳。
氣虧血虛型其症狀表現為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用手按腹部也會有輕微的疼痛感,月經量少、色淡,需要通過補氣養血調經。中醫上稱作“脾統血”,泡腳所選藥物應該多以入足太陰脾經的藥物為主,並加入適量的引經藥甜水,比如可以用白芍、當歸、川芎、熟地、白朮、杜仲、黃芪各15克,飴糖適量,煮水泡腳。
“泡腳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但每次泡腳要堅持30分鐘以上,且持續3個月。”歐陽醫生說,泡腳之前可先用熱氣燻蒸一會兒腳部,等水溫適合時開始泡腳,泡洗過程中可加熱水,最好是能泡至全身微微滲汗,泡腳時腳應在藥中不停地活動,讓足底接受藥渣輕微的物理刺激,最好是用手擦揉腳趾,尤其是腳大趾。煎煮過的中藥可反覆利用幾次。
治療哮喘
方一:玫瑰花15克, 辛夷花10克,當歸20克,紅花15克,蘇木10克。用法:熱水將上述藥浸泡,溫水洗腳。
方二: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五加皮12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秦艽12克,海桐皮12克。用法:熱水將上述藥浸泡,溫水洗腳。
方三:桃仁20克,紅花15克,杏仁20克,細辛20克,薄荷10克用法:用熱水沖沸上述藥,待水溫合適後,洗腳。
中藥泡腳治療高血壓
1.吳茱萸30克,刺蒺藜30克,夏枯草、茺蔚子各15克。上藥水煎後去渣取汁200毫升,以1:10比例對入溫水中,每日早晚2次泡腳,每次30分鐘,連續1~2周。可滋陰柔肝,平肝降逆。
2.夏枯草30克,鈎藤、菊花各20克,桑葉15克。將上藥水煎取汁足浴,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鐘,每日1劑。可平肝潛陽,清熱安神。
3.羅布麻葉、牡蠣各15克,議薟草、夜交藤、吳茱萸各10克。上藥水煎取汁如上法足浴。可鎮肝熄風,滋陰潛陽,補腦安神。
4.地膚子、蒲公英各500克,硫黃、雄黃各50克。上藥加水浸泡10~15分鐘後水煎取汁,對入溫水中足浴,每日1~2次,每日1劑。可引熱下行。
5.白礬100克。將白礬研為細末,置於沸水中溶化,候溫足浴,每次30~60分鐘,每日3次(使用時須再加溫),每日1劑。可清熱化痰。
6.桑葉、桑枝各50克,芹菜100克。將上列藥物加水煎煮,取汁約半臉盆,臨睡前趁溫足浴,浸至水冷為止,每日1次,每天1劑。可清熱平肝。
7.桑葉、竹葉、當歸、菊花、益母草各100克。將上藥水煎2次,取汁去渣,放入浴盆中,倒入溫水適量足浴,每日1次,每次1劑。可清熱通淋。
8.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烏藥、蔓荊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獨活18克。將上方水煎取汁泡腳1小時,每天1次,每劑藥可用2~3次。可平肝潛陽,一般用藥1~3次後,血壓即可下降。
足浴可治哪些病:
足浴的適應證較廣泛,適於內科、外科、兒科、婦科及皮膚科,也可用來保健益壽、美容潔膚。足浴具有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活血通絡作用,故適於痹症、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後遺症、四肢厥冷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經、小兒麻痹後遺症等。足浴還能明顯地消除疲勞,改善睡眠,治療神經官能症。對兒科、婦產科疾病也有獨特的療效。
頸椎病在有些中醫書籍中就歸在痹症的範疇。足浴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對於各種頸椎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長期低頭工作容易患頸椎病的患者,也可以通過經常足浴來預防頸椎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