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不是病 處理應慎重

2013041510:47

 

   


         

 

一, 發燒是症狀而非疾病

人們怕發燒,不外乎存在一個傳統觀念,怕燒壞腦子,燒成肺炎、心肌炎等。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這些結果是病毒造成的,而不是發燒造成的。就像我們探討炎症現像一樣,發燒現象也是一種症狀,並非疾病。它們是身體出現異常時,人體對抗不同病毒的正常反應。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徵兆,來分析發燒的原因,而不要把心思放在“發燒”本身上。

 

二,發熱對人體有利?還是有害?

發燒並不會對人體有什麼破壞,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但如果對發燒理解不對,處理不當,則會出現高燒症狀,可能引起驚厥、昏迷,甚至嚴重後遺症。

 

三,身體為什麼要發燒呢?

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自身調溫紊亂——“無疾發燒”。二是身體需要高溫——“疾患發燒”。所謂“無疾發燒”,就是內熱過多,而又無法及時排出體外。那麼這種情況的發燒,我們只要想辦法及時地向體外“導熱”疏解,體溫就會恢復正常。所謂“疾患發燒”,就是身體自癒的正常程序。我們應該查找疾病的根源,正確處理根本的原因,“扶正”驅邪,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四,怎麼處理無疾發燒?

1,“夏季熱”——這是3歲以下的幼兒在夏天出現的發燒症狀,一般是幼兒的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體溫調節中樞功能不佳所引起,如果醫院檢查沒有發現其他病因,那麼只需用“導熱”法,體溫就會自動降下來。室內溫度控制在 25℃左右,室溫比體溫低,身體容易散熱。但室溫太低,毛孔收縮,熱量反而散不出來。穿著棉質寬鬆衣物,如果是躺着休息,只需蓋薄被即可。若有出汗現象,要記得隨時更換乾爽衣物。多喝溫開水,無論什麼發燒,多喝水通過汗、尿排熱,是降低體溫的最好辦法。另外,提示康友,如果嚴重缺水,也會引起發燒,所以發燒最重要的是要喝水。

2,“傷食發燒”——由於飲食不當,脾胃虛弱致食物蓄積腸胃,無法消化在胃腸堆積發酵而產生熱能的發燒,以嬰幼兒為最多。此類發燒,四肢掌心熱,不像感冒的四肢冷,消食即燒退而痊癒。消食可以用按揉肚腹的辦法,參考“奧妙經絡養身功”。輔助退燒,可以在手心、腳心向外導熱,具體參考下面“物理降溫措施與辦法”。

3,“驚嚇發燒”——如果孩子受到驚嚇,神經緊張,皮毛拘緊,肌肉、血管收縮等,“內”導致五臟六腑“氣滯血瘀”,“外”導致排熱通道出現障礙。這就是典型的“情志”發燒,大人如果“情緒異常”或者“抑鬱憂思”,也會發生這樣的發燒。情志問題,還是從情志上來解決。“愛撫”“安撫”是關鍵:按揉內關穴、老宮穴鎮靜安神,關愛的語言安慰。過去老人稱這叫“圓慰”,有人認為這是迷信,其實是“精神療法”的祖宗。

五,怎麼處理疾患發燒?

1,傳染發燒——就像我們常說的“病毒感冒”,主要是“外來病毒”的侵犯。這種發燒,一般是來得急,也叫急性發燒。處理得當,來得快,退得也快。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起“高燒”。這種發燒,兒童(及體弱者)多見。大多數人認為是抵抗力弱容易發燒,實際上嬰幼兒容易感染病毒。成人不容易發燒,原因是許多病毒在小時候都感染過了,當碰到同樣的病毒侵襲時,成人較不敏感。但嬰幼兒多為第一次碰到病毒感染,所以容易因受到感染而發燒。處理這樣的發燒,一是“殺毒”,二是“排毒”。殺毒就是調動身體的免疫功能,參考“生命的保鏢”。排毒呢?民間有幾個傳統的“敗火”辦法:一是把“印堂”一點一點掐破(幼兒是父母用嘴給啯破),二是把嗓子(人迎)部位)一點一點掐破。另外,還可以把食指度扎破,擠出一兩滴血。發燒厲害的可以加扎其它手指,這些辦法的原理,不再細談,管用就行了。

2,感染發燒——就像我們常說的“普通感冒”,主要是“內部病毒”的搗亂。身體受風寒侵襲,皮膚毛孔等被“閉塞”,內毒無法及時排出來。這種情況,有兩個原因導致發燒:一是“毛孔”堵塞,內熱散發不出來。二是內毒累積“作亂”,身體要發燒抗之。如果是這樣的發燒,會渾身發酸,痠軟無力,關節痠疼,頭昏腦脹等。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洗個熱水澡,泡上20分鐘,能蒸會兒“桑拿”更好,排毒、排熱通道打開,很快就會見效。如果會理療的話,就在後背和胳膊刮痧,也會“立竿見影”。

3,中毒發燒——食物中毒,飲食不當,引起身體中毒。這種情況,伴有頭暈、噁心、嘔吐、拉肚子等。這種情況,最好不吃“治拉肚子”的藥,肚子不拉了,毒排不徹底。解毒的最好辦法,是解毒的食物,比方喝“綠豆湯”。把綠豆加水燒開,稍微煮3—5分鐘,這樣的綠豆湯最幫助肝臟解毒。藥物中毒,如果發燒之前用了什麼藥物,就要考慮是否是藥物中毒。這種情況的發生,解鈴還須繫鈴人,就要到醫院,請藥師幫助找“相剋”的藥物給“中和”掉。

4,虛勞發燒——勞累、耗損過度,像美尼爾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以及婦女坐月子感冒“月內風”,伴有燥熱、潮熱、心煩、意亂。這樣的發燒,就是“正氣”不足,內毒肆虐,身體發燒抗之。加強營養,補足氣血,養好身體,內毒被“鎮壓”,發燒即退。

5,瘀毒發燒——就是瘀血引起的“濁氣”、“濁水”等內毒淤積,我們在“各種炎症怎麼辦?”裡已經詳細描述。這樣的發燒,多是慢性“低燒”,很容易被忽視,伴有乏力、貪睡、心煩、易怒等;出現這樣的情況,就要提高警惕了。說明身體埋藏了隱患,像肝囊腫、脾腫大 、肌瘤、腫瘤等。解決的辦法呢?就是在瘀堵部位採取“活血化瘀”來調理。

6,排毒發燒——像淋巴腫大、濕疹,出痘,過敏、出痘疹、紅斑性狼瘡等,這種發燒,毒排燒即退。千萬不可用藥物(壓制)的辦法,會越治越嚴重。最好的辦法,還是理療,讓毒排出來,病患才會徹底根除。

還有一個容易犯的錯誤,很多人認為增強體質,才能促進身體健康。但是,容易發燒的人,特別是在發燒時,不能進行運動,特別是不能參加劇烈運動。這是因為,發燒時,人體內產熱增加,而劇烈運動會加速肌肉組織的分解代謝,產熱也隨之增加。就是說,人在發燒時參加運動,等於“火上澆油”,會使身體的組織器官遭到損傷。劇烈運動會使身體內的蛋白質大量分解,維生素和很多營養物質也被大量消耗,使體力大大削弱,免疫力與抗病力也大大降低,這對身體的康復反而不利。劇烈運動,會使心跳加速,血液循環加快了。那麼病毒在全身遊走得也快,感染得也快;病毒就容易侵害內臟器官,尤其是心肌,容易造成病毒性心肌炎,後果很嚴重。劇烈運動,除了加重病情之外,還會因大量出汗導致虛脫、暈厥等後果。如果身體好轉,體溫降至正常,感冒症狀基本消失,可以進行一些輕微活動,比如散步等。這樣可以使身體抵抗力增強,有利於恢復。

發燒是不需要退的,一般發燒用退燒的辦法是起反作用。但如果發燒(高燒)老是退不下來,怎麼辦呢?配合輔助退燒。

 

六,物理降溫措施與辦法  

(1)溫水擦浴:一般水溫為32~36℃,以擦浴為主。通過溫水擦浴,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達到傳導散熱之目的。 

(2)溫濕敷:用毛巾浸於35℃左右的水中,取出後擰去水份,每10~15分鐘換敷一次胸腹部。但要注意,如患兒不適應,出現發抖,面色發灰,肢端冷,應立即停敷。 

(3)酒精擦浴:用紗布沾取30~50%的溫水酒精,反覆擦洗腋窩、腹股溝區、肘部、頸胸、後背及手足心等血管豐富的區域,通過蒸發降溫。擦浴巾避開小兒心前區,觀察面色變化,30分鐘測一次體溫,以防着涼和降溫過度。 

(4)冰敷:以冰塊或冰水作成冰帽,冰袋,冰枕等冷敷頭部及腋下腹股溝等處。重點降低顱腦部溫度,減少代謝及耗氧,保護大腦,以減少併發症和後遺症。  

(5)冷鹽水灌腸:持續高熱或體溫達40℃左右的清醒患兒,可用4℃等滲鹽水300~500毫升灌腸。對菌痢引起的高熱更適宜,既可降溫又有治療作用。

物理降溫時應注意如下情況:  

(1)高熱伴有畏寒的患兒,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如白血病及其它血液病等禁用擦浴。

(2)降溫要掌握適度,一般降至38℃左右即可,並注意密切觀察病人,以防降溫過快、過低引起虛脫。  

(3)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滿意,可適當配合藥物降溫。 

(4)降溫過程中,掌握好液體出入量,維持好水、電解質平衡。

 

附:發燒級別

正常人體溫一般為36~37℃,成年人清晨安靜狀態下的口腔體溫在36.3~37.2℃,肛門內體溫36.5~37.7℃,腋窩體溫36~37℃。按體溫狀況,發燒分為:低燒——37.3~38℃,中度發燒——38.1~39℃,高燒——39.1~41℃,超高燒——41℃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