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人,都是無事找事,心從來不讓它閒著,總是胡思亂想。累時想休息、寧靜一點兒,又耐不了安靜,嚮往熱鬧,心從來無安寧的時候,費心勞神,怪誰呢?還不是自己刻薄自己。古人說的好,『人言世事何時了,我是人間了事人』。 一個人在生活中心總圍繞世事而轉,若無放下之心,從無了時。「心若了時,事即了」,關鍵在心能否了。可見一個人心忙意亂很容易,心閒自在、從容隨緣很不容易,若閒著無所事事,必覺煩悶、無聊,又有幾人像能不分親疏一切隨緣,對人對事做而無做、無做而做,事理圓融無礙。 明瞭一切人、事、物、無常之理了不可得。生而何歡,死而何怖,只要心合於道,行順其自然,不與因果抗衡,一切有為心放下,時時品味自己,關照萬物,小善為之,小惡絕之,則可達體靜心閒,內無我相,外無人相,此時便是回到了融天地萬物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天一個小女孩樂顛顛地從幼兒園跑回家,其母發現女兒將書包忘在幼兒園了,斥責說:「你貪玩貪得心都丟了!什麼都忘,怎這麼沒記性呢?」奶奶卻拉著孫女的小手,愛撫地說:「眾人都被心累住了,若能將心丟了可就好嘍!」說得家裡人莫名其妙。 老人所講的乃大乘的心地法門,怎奈世人不解。修行念佛法門以無念、不滯心為真修,心若滯住念佛相,則被法纏縛,此為名相修,非真修行。一心無所希則為道,「心不住法,道即通流」。 老人所說的丟心,即告誡世人,隨順生活,不必刻意去尋求、追尋一種境界。每天樂陶陶,無惱害,只管穿衣、吃飯、睡覺就是了……但此平凡的小事,若能達無心,非一般凡夫所能做到。人生如夢,無心即法。 丟心即無心,無心必無念,所謂無念,即在一切外境上心能不被其所染著,不在境上生心動念。但決非對人、事、物斷思斷行,落入斷的邊見。無念是不執著著有,又不落空,即見相離相,心始終清淨無為,心如如,覺性化六塵。此境唯有悟得,非言語說得,更求不得、攀不得、念不得。 丟心就是心無住,在一切法上、唸唸之中,不追思前境、後境、現在,三心不可得,唸唸無所住,心才能不被法縛。 丟心就是空寂,即無相,外離一切法相。一個修行人,若能離相,心不隨境轉,空寂的自性就自然因清淨而顯露了。一切順自然,隨緣,切勿追境,否則必生塵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