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的凶吉

2013050710:58

中國數字的凶吉

出自Tw.18dao.net

一,古代哲學觀念中,它被看作

世界的本原,或者是宇宙初萌的表徵。

所謂:「一者,形變之始,

清輕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

在《周易》裏面被稱之為太極,

董仲舒稱之為元,揚雄稱之為玄,

讖緯家稱之為大易。

《道德經》中老子將世界的本原歸於

「道」並且巧妙地使它兼物質性和

精神性為一體,「道」的直接表像

就是數位「一」,《道德經》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是宇宙分劃的標誌,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

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      

「二」可以說是宇宙界分的標誌,

以陰陽觀念為統領的二元論,

是世界存在形式的基本依據。

諸如天地、日月、人鬼、君臣、

男女、夫婦、父子、上下、進退、

晝夜、生死、吉凶、福禍等等,

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者

都處於二元對應的系統之中。      

「三」的意義比較豐富,易學的

天、地、人三才規律與道家的

「三生萬物」使它成為人類思辨的

第一個「終極狀態」。

古人行禮腰三讓、三揖,服喪要

三年為期,作事要三思而後行,

探病要三問,弔喪要三往,

哭喪要三踴,祭祀要三飯,

占筮不過三次,強諫不為三番,

禮樂要一倡而三歎,作人要

三十而立,夫不孝有三,夫大孝

亦有三,兵以三軍為制,政以三令

為節,年以三月為季,曆以三終為元。

在人類的各個領域之中,數字「三」

出現的頻率最高,單從這一點而言,

就足以證明「三」的崇高地位了。

「四」,是原始思維中最神秘的數字。

自古就將東、南、西、北四方的觀念中,

建立了四象、四季、四神、四帝等

自然崇拜和神靈崇拜,《周易》中稱: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就是把四象作為

八卦的基礎。      

「五」是個非常少用的數字,

中國五行之說顯然是個比較少的例子。      

「六」在數學中是一個完全數,就是說,

如果把能夠除盡它的數字(不包括它自身)

加起來,還等於它自身。能除盡六的數

為一、二、三,它們的和恰好等於六。

古代哲人們把數字「六」作為一個週期

完成的標誌。像《周易》就是六爻成卦的,

《彖傳》中解釋說,它象徵著時間的

作用就像六條龍一樣,運行于周天之上,

實現著一個週期的迴圈。

古人為什麼要取六爻成卦呢,《易傳》

中又把它歸因於三才之道的觀念: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七」是一個最令人迷惘的數字。

《周易》的卦、爻辭中三次用到「七」,

都描述著一場噩運的終結。而在更多的

情況下,數位「七」常常與死亡聯繫

在一起,《黃帝內經》中稱,女子的

發育經過七七四十九年就精血衰竭了;

孔子晚年作了一個不祥的噩夢,七天

之後死去了;中國民間喪葬中的

「七七說」認為,人死之後每隔七天

為一個忌日,到七七四十九天為止,

民歌中有:「五七三十五,亡人最受苦;

……七七四十九,亡人撒了手。」      

「八」,最大的體系是以八卦為

統領的類數結構。另外,四方與四隅

的觀念又引出了八風、八天等界分。

而民間在象形上有分離的意思(河南

民俗就有七不出、八不歸之說),

但在當今,因為八有「發」的諧音,

所以深受商家的喜好,並且蔓延到

整個華人地區。連外國公司也將其

打入華人社會的產品,二八八、

三八八等標號升級命名。      

「九」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數字,

是天數中的最大者,又是數字「三」

的三倍,所以十二律中黃鐘的律長

定為九寸,並且由此引出了大量的

數術機理。在民俗文化中,九與久同音,

又屬於陽性,所以許多古代建築都以

「九」為基數,像古塔的層數、橋洞的

孔數、宮廷的間數、階梯的級數,等等。      

「十」是一個終極的數字,具有完成、

完滿、永久、地數之最等含意。按照

《周易》的觀念,易窮則變,物極必反。

在這個變異的過程中,數字「十」既有

否極泰來的吉慶,又有樂極生悲的兇險;

既可能預示著十全十美,又可能預示著

十惡不赦!      

民間中數字的吉祥、忌諱非常多,

比如,比如到寺院進香要燃單數的香,

嫁娶結婚要選擇雙數的日子,在確定

數位的凶吉不僅與數值有關,還與數位

的奇偶屬性有關,有時候還與數字的

象形、諧音有關,元代北京城共設

十一門,就是根據《易經》天五地六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