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經歷、一個想法會把人引入天堂,也會讓人地獄,同樣的經歷會引起不同的想法,於是有人向左走,有人向右走,這其中的差別就是由我們每一個人內在的認知地圖決定的。看我們如何繪製心靈地圖。
從把父母當作最神奇的智者,到有一天開始獨望星空發呆思索,走過人生十幾年或幾十年的歷程後,每一個人逐漸的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對世界的認知地圖,深藏在潛意識或意識中。使我們可以在未來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可以按圖索驥。
有人說,一個人十八歲之前有極強的可塑性的。那麼換言之,十八歲之後,當生理的成長趨於穩定的同時,心靈的成長也在逐步的穩定下來,比如形成穩定的人格,形成一套模式化的認知方式,形成慣性十足的行為方式。這種動力定型式的發展,一方面方便了我們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一種僵化頑固的隱患、暗示着不斷學習與改變。
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總是習慣於買一張地圖,以便在最短的時間走最短的路找到目的地。人生也是如此,每一個人降生下來,開始在內心製造了屬於自己的實相,在自己的腦裡形成對世界的標示,人類透過認知而製造了心靈的地圖,這期間會有父母、老師、朋友等各種人的影響與幫助,因為這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同時也難免是負面的。於是有時地圖本身就有殘缺的地方,有的本身就有南轅北轍的地方,有的本身就有畫蛇添足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使得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地圖都難以成為最標準實用的地圖。
在生活中,當我們隨時拿着自己的心靈地圖面對人事物的時候,我們真的難以看到絶對真實的世界。面對同一件事,有人會哭有人會笑,有人會堅強有人會萎靡。看來我們的行為態度並不是決定於現實世界,而決定於我們的內心地圖。所以當改變內心地圖時,行為態度就會隨之出現改變。
華夏心理執業能力課程中推出了認知治療課程中,合理情緒療法的創始人艾利斯的一句很名的理念說:“人不是被事情困擾着,而是被對事情的看法困擾着”。當一種看法想法困擾一個人的時候,這看法本身就有陳舊迂腐不合時宜之嫌。
想起一個馬戲團的故事,一次馬戲團着火,工作人員都忙於搬出貴重東西,而對他們所馴養的大象卻置之不理,因為他們認為拴住大象的繩子很細,大象自己能掙脫覊繩跑出來。但結果恰恰相反,大象被活活地燒死了。大象為什麼會被燒死,其原因不是它掙不斷繩子,而是它在以往多年的掙脫鐵鏈經驗中,非但沒有成功,反而遭到一頓毒打,所以,長大後,它的心靈地圖裡堅信,它是跑不了的,掙扎也沒用,於是就這樣被活活燒死。
幾乎所有的不成功、失意等心靈的困擾,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種思維的受限。老人常講的那句,雖然沒讀多少書吃的咸鹽也比你多啊,於是上一代人有時會把心靈地圖複製給下一代人。最常聽到的一句教育小朋友的話,就是:乖,只要你聽媽媽的話,就買冰淇淋給你。於是這給心靈的地圖的複製帶來了便利。
是的,心靈的地圖更多的有益於我們的生存,寶貴的人生經驗,幾代的文化傳承對後人對社會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認知治療中講,當凡事絶對化、以偏蓋全時,凡事就有可能走到了歧路上。就有如一張城市地圖,永遠不等於這個城市本身。城市是發展變化的,日新月異的。所以城市地圖的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使城市地圖發揮其本應有的作用,使得在十字路口上不迷路、不徬徨、不無助。
城市地圖可以改變,心靈的地圖自然也是要根據需要變化。沒有哪個人的心靈地圖是正確的,也沒有哪個人的是一勞永逸的。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想法的不同締造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彈性中做事,發展中做人,其間的根本就自然少不了一本可以自動變化的心靈地圖。
讓心靈地圖如水般無定形的,遇杯就成為杯的形狀,遇瓶就成為瓶的形狀;遇茶就成為茶水的味道,遇糖則成為糖水的味道;遇到山路,就成為蜿蜒曲折的形狀,遇石則繞石而行;遇寒為冰,遇熱為汽,充滿變化,與萬物相融。你的心將永遠不會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