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健藥茶(1)

2012061515:41
 

 藥茶,是指以飲茶方式飲用含茶葉或不含茶葉的單一或數種藥物,以達到防治疾病、保健養生及潤膚美容的功效。下面介紹《腦系疾患防治類藥茶》,供參考選用。

  枯草荷葉茶:夏枯草10克,荷葉12克(去蒂,或新鮮荷葉半張)。
  【功效】祛暑升清,清肝散結;暑熱夾濕、清陽不升之頭目眩暈、頭痛、目痛、羞明流淚,以及雷頭風等。風火上擾或肝陽上亢之眩暈、耳鳴,如高血壓之類。瘰鬁、癭瘤、乳癰。
  【制法】取上藥3O4O克研成粗末為一日量,放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蓋悶10分鐘後即可飲用。
  【宜忌】脾胃虛弱者慎用。

  龍膽菊槐茶:龍膽草1O克,菊花、槐花、綠茶各6克。
  【功效】瀉肝火,清熱,明目,涼血;肝經實火導致的眩暈、頭痛、目赤腫痛、耳鳴。或高血壓病見有上述症狀者。濕熱下注的小便澀痛、白濁、陰囊濕癢。
  【制法】上藥按比例配方,研成粗末,瓷器貯存。每取3O克,放入保溫瓶中,沖入沸水5OO毫升,悶泡半小時後去沉渣,即可飲用,13次服完。
  【宜忌】脾胃虛寒泄瀉舌淡苔白者忌用。

  羅布麻降壓茶:羅布麻葉5OO克,茉莉花適量。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解鬱;高血壓病所致眩暈、頭痛、腦脹。失眠、驚癇、抽搐,辨證屬肝風內動或風熱上擾者。預防感冒。
   【制法】將已乾燥的羅布麻葉加入茉莉花,同置於密閉的容器內,熏24小時,將茉莉花棄去,置調節成5060低溫的烘箱中烘51O分鐘(烘去茉莉花 帶入的微量水分),分裝於濾泡紙袋,每袋45克,放在乾燥處密貯。每日12袋,用沸水沖泡1O分鐘,不拘時間,代茶頻飲。

  羅布麻鉤藤茶:羅布麻9O18O克,鉤藤9O180克,紅棗。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和中;肝風內動或風熱上擾的眩暈頭痛。驚癇抽搐。高血壓,失眠。預防感冒。
  【制法】取羅布麻與鉤藤研成粗末。每取2O克,加紅棗1O枚(去核),置保溫瓶中,沖入開水,悶泡1O分鐘後,代茶頻飲。
  【宜忌】陽虛者慎用。

  黃精羅布麻茶:黃精9克,羅布麻45克。
  【功效】補中益氣,滋陰,平肝息風;高血壓、神經衰弱,見頭昏失眠者。
  【制法】上二味按比例加大藥量研成粗末。每取1520克紗布包,放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1O2O分鐘後,代茶飲。
  【宜忌】中寒泄瀉,痰濕痞滿者忌用。

  葛根鉤藤茶:生葛根1518克,鉤藤69克。
  【功效】升清生津,平肝息風;高血壓伴有興奮、煩躁、頭痛、口渴、肩背拘急者。
  【制法】二味加大藥量研成粗末。每取2030克入紗布包,放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1020分鐘後,早晚分服。
  【宜忌】陽虛中寒者慎用。

 

  芹菜紅棗茶:芹菜25O克,紅棗1O枚。
  【功效】平肝,清熱,祛風去濕;早期高血壓病症狀表現為頭痛、頭暈者。高膽固醇血證。乳糜尿,血淋。
  【制法】將芹菜切碎,加紅棗(去核)一併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20分鐘後頻飲,於1日內服完。

  清上愈眩茶:甘菊花9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10克,車前草12克。
  【功效】滋肝益腎,息風明目;頭暈目眩如坐舟車中,耳鳴失聰,舌紅苔少,脈弦細,辨證為肝腎不足者。目糊,視物不清,狀若飛蚊者。
  【制法】上藥低溫烘乾後研成粗末,瓷器貯存備用。眼時取粗末50克,放保溫杯中,沖入沸水,蓋悶20分鐘後,代茶頻飲。
  【宜忌】脾虛便塘者忌用。

  杞子菊花茶:甘菊花1O克,枸杞子15克。揀淨雜質,摘去殘留的梗和蒂,瓷器貯存備用。
  【功效】益肝滋腎,息風明目;肝腎不足,風陽上擾的下虛上實證,症見頭暈目眩乾澀,視物模糊,口幹不多飲者。白內障。
  【制法】按上方組成比例,放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蓋悶1015分鐘,代茶頻飲。
  【宜忌】脾虛便搪者忌用。

  野菊車前茶:野菊花15克,淡黃苓9克,車前子15克(包)。
  【功效】疏風,清熱,瀉火,明目;濕熱內熾,清陽被遏,症見頭目眩暈,或頭部如裹。高血壓病,症見目赤、口苦者。
  【制法】上三味按比例加大劑量研成粗末備用,每日取40克用紗布包裝後,置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2030分鐘後飲用,一日分3次服完。
  【宜忌】中寒泄瀉,舌淡苔白者忌用。

  決明蠶砂茶:炒決明子20克,炒蠶砂15克。
  【功效】清熱,祛風,勝濕;風濕或風濕熱內蘊,清陽被遏而致頭重頭昏,如裹如蒙者。眼眩赤爛(瞼緣炎),症見胞瞼邊緣紅赤潰爛,癢痛並作,可見睫毛脫落,甚至瞼緣變形者。
  【制法】二味按比例加大劑量研成粗末。每日用40克置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1520分鐘後代茶頻飲。
  【宜忌】脾虛便瀉者忌用。

  天麻愈風茶:天麻10克,制半夏9克,川芎7克,車前子15克。
  【功效】息風,明目,燥濕化痰;濕痰內遏,夾風上擾而致眩暈,景物晃動,嘔吐之內耳眩暈症。頭痛如裹,肢體困重,小便不利,大便溏薄的風濕頭痛。
  【制法】上藥按比例加倍劑量共研成粗末。每次用4O6O克紗布包,置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20分鐘後飲用,l日內飲完。
  【宜忌】陰虛火旺,五心煩熱,舌紅者忌用。

 

  野菊龍膽茶:野菊花15克,龍膽草3克,澤瀉20克。
  【功效】瀉肝火,清濕熱,利水;高血壓病眩暈、頭痛、目赤腫痛、口苦,辨證屬肝膽實火者。濕熱下注致小便淋濁,陰癢,囊癰,便毒等證。
  【制法】上藥按比例加大劑量,研成粗末,瓷器貯存。每日用4O60克,放入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半小時去沉渣後飲用,l日分3次服完。
  【宜忌】中寒泄瀉舌淡苔白者忌用。

  決明菊花茶:炒決明子20克,杭菊花12克。
  【功效】清肝,息風,明目;眩暈起於風熱者。高血壓病。風熱赤眼,青盲,雀目。
  【制法】上藥放置保溫瓶中,沖入沸水,蓋悶15分鐘後,代茶頻飲。
  【宜忌】脾虛便瀉者忌用。

  槐菊決明茶:白菊花9克,槐花6克,草決明子9克。
  【功效】清肝,息風,明目,涼血;高血壓伴眼底出血者。
  【制法】上三味按比例加大藥量研成粗末備用。每取203O克紗布包,放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1020分鐘後飲用,一日23次飲完。
  【宜忌】脾胃虛寒者忌用。

  桑菊茶:霜桑葉30克,黃菊花9克。
  【功效】疏風,清肝,明目;高血壓、頭目眩暈。風熱感冒頭暈頭痛。
  【制法】二味曬乾後備用。每日用2040克,放保溫杯中,沖入沸水,蓋悶1020分鐘後,代茶頻飲。
 【宜忌】中寒泄瀉風寒感冒者忌用。

  桑菊銀花茶:桑葉4克,菊花6克,銀花8克。
  【功效】祛風,清肝,明目;高血壓病,頭目暈眩。外感風熱發熱、頭暈、頭痛。
  【制法】按上述用量,放保溫杯中,用沸水適量沖泡1015分鐘後當茶飲。一般沖泡2次後,藥渣即可棄掉另換(1天中可換23次),不能煎熬,以免破壞有效成分。
  【宜忌】風寒外感及脾胃虛寒證忌用。

  雙桑降壓茶:桑枝、桑葉、茺蔚子各15克。
  【功效】祛風、清熱、活血、明目;高血壓病,症見為暈目赤、視物昏糊。外感或肝熱頭痛,目赤腫痛,周身酸痛。
  【制法】上三味藥加大藥量,研極細末。每日用2040克,放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蓋悶1020分鐘後,代茶頻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