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胖也是病!6招顧腸保胃超給力
對許多辛苦減重的人來說,有一群人既讓人羨慕又嫉妒,他們總是蛋糕、零食、冷飲不離手,無論多少高熱量食物下肚,身上依然不長肉、骨瘦如材。不過,這群瘦子通常合併有面黃肌瘦的菜菜臉色,中醫師表示這是腸胃失調、營養吸收能力所致,長期會危害健康,建議修正飲食習慣,且適度按摩腸道穴位以促進腸胃的消化和吸收。
零食當正餐 腸胃失調、營養吸收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中醫師黃珏頴表示,有一名25歲女性患者,體型偏瘦且腹脹,經常面色蒼白、下巴長青春痘,因每天早上背部痠痛、刷牙時有嘔吐感、泛酸、體力差、睡不好、便秘等問題就診,細問之下才其工作繁忙,用餐時間不固定,經常只吃幾口冷飯就匆匆結束一餐,且常有用零食、冷飲充當正餐的現象。
其實,這類吃不胖的患者個案在中醫門診很常見,但特別的是,這名女性經常在清晨感覺背部「胃倉穴」疼痛,是胃寒體質者常見的疼痛部位,若不仔細判斷,可能被誤診為一般背痛或腰痛,而忽略腸胃失調的真正病因。
飲食習慣差 腸胃道疾病百百款
黃珏頴中醫師表示,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不健康的外食機會多,容易有情志不暢、精神緊張、肝氣鬱結的現象,而中醫理論認為肝的疏泄不暢會引發「肝木克脾土」,導致各種腸胃道疾病,例如泛酸、嘔吐、胃食道逆流、火燒心、便祕或腹瀉、胃炎或胃穿孔等。
穩固腸胃系統 生活保健靠這6招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過量或快速的飲食習慣,都會增加腸胃消化的負擔,若要「腸保健康」,預防因腸道功能失調所引發的不適症狀,黃珏頴中醫師提醒務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另配合正確的生活習慣,保健效果更佳。
-
定時定量:少吃燒烤炸辣類食物,少去吃到飽餐廳。每天一定要吃溫熱的早餐,不要一大早就喝冰牛奶、冰奶茶、冰豆漿,以免臟器受寒。
-
定時排便:多攝取高鑯物質、每日飲水至少2000c.c.,可幫助排便,預防便秘。若不喜歡喝白開水,可偶爾泡些決明子茶加菊花取代,另杏仁茶也具有潤腸的作用。
-
飲食3333:飲食均衡,把握每日3份蔬果、3份動物性蛋白質、3份植物性蛋白質和3份全縠類的飲食原則。每份的量約為個人手掌或拳頭的大小。
-
戒菸酒檳榔:小酒可怡情,切不可牛飲傷肝傷腸胃。
-
規律運動:每週運動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運動可以讓精神變好,加速循環代謝,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還可以舒發情緒。
-
按摩腸道和穴位:
-
水分穴:先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隨後可多加強肚臍上一指幅的「水分穴」,能幫助消水腫。
-
足三里:膝下三寸,四指幅。
-
中脘穴:胸腔劍突結合處與肚臍中間連線1/2之處。
-
內關穴:手腕橫紋上3指幅,兩筋之中。
-
公孫穴: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前下方凹陷處。
-
引自: http://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06877&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