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卜肉的由來
「卜肉」是台灣宜蘭的聞名小吃,得名於它的「油炸」製作方法,當地人的台語「卜」,就是「油炸」之意,所以「卜肉」小吃就是「油炸」豬肉條的美食,食材雖然單一,但料理工法嚴謹,為台灣的美食小吃注入新的生命力,它很類似日本油炸料理的「天婦羅」。
「卜肉」是先把豬的里脊肉去除筋和油脂,再切成條狀,用醬油、胡椒粉、五香粉…等調味料醃過後,裹上用蛋、糖、麵粉…等調成的麵糊,入鍋高溫油炸至豬肉條浮起,瀝乾油脂後食用,色澤金黃,外皮酥鬆甜香,里脊肉的口感紮實卻Q軟,蘸上胡椒鹽或番茄醬趁熱吃,真是人間美味。
約在六十年前,日本據台時,太平山因為林業的開發,帶來了商機,鄰近的宜蘭三星鄉,開設了許多的酒店,滿足這些繁忙的生意人。「卜肉」的發明人吳秀也在此地經營一間「珍味香」的酒店,因緣際會之下,一位日本廚藝大師親授他「天婦羅」的絕活。
萬萬沒想到,吳秀特地挑選口感紮實的豬里脊肉為食材,與醃料抓勻Q軟、入味後,裹上特製的麵糊後油炸,蘸上胡椒鹽食用,外酥內透,色澤金黃,非常鮮美,就把它順口叫作「卜肉」,結果吸引了眾多的人潮,店內總是高朋滿座,從此奠定了三星鄉卜肉的聲譽,現今也流傳到羅東夜市了。除了豬肉之外,人們也把「蔬菜」用相同方式油炸食用,台語也叫作「卜菜」。
豬里脊肉是卜肉的主要食材,切成1.5×10cm的條狀備用。(攝影:彩霞/大紀元)
條狀的豬里脊肉與醃料抓勻Q軟、入味備用。(攝影:彩霞/大紀元)
麵糊材料拌勻後靜置10分鐘備用。(攝影:彩霞/大紀元)
下鍋油炸至肉條浮起,色澤金黃,撈起瀝油後即可食用。(攝影:彩霞/大紀元)
卜肉蘸上胡椒鹽趁熱吃,風味更佳。(攝影:彩霞/大紀元)
卜肉的主要食材:豬的里脊肉。
醃料:醬油、胡椒粉、五香粉、酒。
麵糊材料:蛋、糖、水(或鮮奶)、中筋麵粉、豬油。
作法:
一、把豬的里脊肉去除筋和油脂後洗淨切片,再以刀背拍鬆,一片片切成約1.5×10cm的條狀,再將肉條與醃料一起抓勻5分鐘Q軟後,放入冰箱冷藏約30分鐘入味備用。
二、將麵糊材料拌勻後,靜置10分鐘備用。
三、大炒鍋倒入7分滿的油,大火加熱至150℃後轉中火,將處理過的豬肉條裹上麵糊,下鍋油炸至豬肉條浮起,外表呈金黃色,撈起瀝油。
四、油鍋轉大火,將炸過的豬肉條全部下鍋炸約30秒,逼油搶酥,撈起瀝油後即可食用,蘸上胡椒鹽或蕃茄醬,風味更佳。 (作者:味蕾)
當地人吃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