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救駕燒餅的由來(作者:味蕾)
「救駕燒餅」是徽州的特色小吃。先將豬肥膘肉切小丁,再與碎末的梅乾菜,製成滋潤鮮香的內餡,再用酥油、麵粉製成多層而薄的酥脆外皮,包入內餡後,刷上飴糖水,撒上白芝麻,製成生的燒餅後,貼在特製缸爐的內壁,經木炭烘烤數小時而成,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又名「蟹殼黃燒餅」,口味香、甜、辣、酥、脆,令人回味無窮。相傳它的由來,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關。
朱元璋(1328-1398年)享壽71歲,出身平民,參與元末起義,與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逐鹿中原,終能一統天下,驅除胡元,恢復中華,成為創建明朝的明太祖,定都南京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因年號洪武,俗稱「朱洪武」或「洪武帝」。
在位31年期間(1368-1398年),雖興文字獄、大殺功臣,設「錦衣衛」特務統治,集權中央,但勤政嚴懲貪官,施行里甲制、魚鱗圖冊,落實賦稅勞役,減輕農民負擔,並發展經濟,加上政治、軍事的成就,尚可稱為「洪武之治」。
朱元璋於元朝至正十二年(1352年),到濠州投靠郭子興,開始參與元末起義,直到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稱帝。17年的征戰中,在至正十七年(1357年),甚至親自率眾攻取寧國(轄境約今之安徽省東南部、水陽江上游,是宣城市代管的縣級市,鄰接浙江省。)
戰事曾一度失利,朱元璋逃入徽州的一戶農家,正當饑腸轆轆之際,主人慷慨拿出當地好吃的「燒餅」給他充饑,該餅外皮酥脆,內餡滋潤鮮香,吃的他津津有味,瞬間恢復體力,再度與部隊會合後,終於攻下寧國,有利於控制江左、浙右各地,進而殲滅西面的陳友諒部隊。
又經過12年的南征北伐,滅了張士誠、方國珍後,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時,為了報答這農戶的救命之恩,特賜予黃金百兩,更懷念該「燒餅」的好滋味,並救駕有功,於是冊封它為「救駕燒餅」。
灑些黑芝蔴在燒餅上,以區分救駕燒餅的多種口味。(攝影:彩霞/大紀元)
近年來,「救駕燒餅」已發展成多種口味,以滿足各地人們的喜好,因此內餡也多樣化,增添了紅豆、芋頭、蔥…等多種食材,為了區分多種口味,灑在燒餅上的白芝蔴,也增添了黑芝麻、黃芝麻。另外揉麵時也有加入抹茶粉的,做出的燒餅略帶點淺綠色,不僅好吃又營養,更不上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