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土司的由來(作者﹕味蕾)
土司(Toast)是西式麵包的一種,它的主要成份有麵粉、酵母粉、糖、鹽、奶油、牛奶、蛋等,把這些成份與水攪拌、搓揉、發酵後,和成麵糰,再放進攝氏約190度的烤箱,烘烤約30分鐘,出爐冷卻後切片即可食用,口感非常綿細好吃。相傳它的由來,還與黃金有關。
約在五百多年前(西元1491年),有位名叫“Gérard Depardieu”的法國人,一直想要發明可變出黃金的機器,街頭巷尾的人都議論紛紛,有的人樂觀其成,有的人認為他是想黃金想瘋了,這件大事也傳到了法國國王的耳朵,為了法國的財富及安定人心,國王就給他兩周的期限,若發明不出來,就要砍他的腦袋瓜。
轉眼間,14天的期限就到了,他還是無法發明出來變黃金的機器,只好硬著頭皮帶著麵粉、起司和機器去見國王。當他把麵粉和成麵糰,放進機器烘烤後,雖然一條長長的金黃色「麵包」,從機器中「變」出來,可是國王與大臣一看也知道那不是黃金。
當他快被砍頭之際,急中生智,把那「麵包」切片,抹上起司後獻給國王吃,國王吃了之後,覺得真是美味,非常綿細好吃,又有一股麥香,稱讚它比黃金更有價值,於是就饒他一命,並且把這種綿細好吃的「麵包」命名為「土司“Toast”」,因為“Toast”是國王女兒的名字。今天的「土司」就這樣的被意外發明問世。
吐司的一般吃法,是把它做成「三明治」食用,取兩、三片土司,內夾各式各樣的肉片、乳酪、蔬果或果醬而成的食物,是忙碌的現代人所喜愛的速食品。或把兩片土司放入烤麵包機烤香,在土司的一邊抹上奶油、果醬等,再將另片土司夾在一起,趁熱吃,非常鬆軟好吃。土司也可拿來油炸,再澆上酌料食用,如臺灣小吃的「棺材板」,也別有一番滋味。
土司的種類,除了一般的土司(也叫白土司)外,尚有多種土司,較常見的有,「全麥土司」、「牛奶土司」、「丹麥土司」、「湯種土司」、「德式黑麥土司」、「英式土司」…等。
全麥土司是用20%以上的全麥麵粉製成,有股麥香,比一般的土司營養(攝影: 彩霞 / 大紀元)
「全麥土司」依據中華民國國家標準(英文名稱是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縮寫是CNS)的規定,全麥土司的「全麥麵粉」須佔總量的「20%以上」,其餘的可以使用「普通麵粉」,全麥土司含有一股麥香,而且比一般土司來的營養。
「牛奶土司」是在和麵糰時加入了牛奶,替代了部份的水,吃起來口感比較綿密,滋味天然香甜,特別是「北海道土司」,它的奶香四溢卻不膩。
丹麥土司的麵皮加了奶油,一層層疊上桿平,製作很費工但鬆軟好吃(攝影: 彩霞 / 大紀元)
「丹麥土司」需要將麵皮加上奶油,一層一層疊上反覆桿平再烤製,很費工,但很鬆軟好吃。
「湯種土司」比一般的土司較柔軟,可放兩、三天也不會硬老。所謂「湯種」就是先將一部份的麵粉,用65度C以上的熱水先做燙麵手續,將麵粉燙熟糊化,吸水膨脹,放置一段時間冷卻後,再與主麵糰一起搓揉後烘焙而成的土司。
「德式黑麥土司」採用富含纖維的黑麥麵粉,取代了小麥麵粉,並以天然酵母菌來發酵麵糰,這樣烘烤而成的土司,外皮堅硬很有「嚼勁」,而裡面卻很柔軟,又有股「麥香」,帶點酸味,很好吃,並可幫助胃腸的蠕動。更重要者,它是少油、少糖、少奶油的土司,吃了多也不易肥胖。
「英式土司」口感跟一般土司不一樣,外皮是脆脆的,裡面卻是綿細的,口味清淡,但越嚼越有味,而且充滿天然的麥香。它的外形如山峰般的凸起,也與一般土司的長方體外形不同。
有個古老的故事,有位農夫在臨終前,告訴三個兒子,稻田裏埋藏了黃金,要他們去挖掘均分。辦完喪事後,三個兒子滿心期待的拿著鋤頭,日以繼夜的挖稻田,一段日子後,結果,沒挖到黃金,三人都抱怨老爸騙他們。
第二天,眼看田裏的泥土都被他們挖鬆了,倒不如把秧苗種上吧!結果,這期的稻作特別的豐收,除了留些自吃外,其餘的拿去販賣,三人得到了一筆金錢,再把這筆金錢拿去買了黃金,三人都由衷感激老爸的苦心,稻田裏果真埋藏了黃金!從此每一年的春天,三人都勤勞的在田裏挖黃金。俗話說:「大富靠天,小富靠勤儉」,所以「勤儉」才是變出黃金的最完美機器。@*
一直想要挑戰黑麥吐司~~~但沒這個勇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