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排毒效能 先吃十字花科解毒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2015年3月23日 11:30
現代人外食比例高,肚子不知不覺被餵食了許多人工添加物和毒素,長期累積會使人發胖且危害健康,因此時下排毒風氣盛行。不過,營養師提醒,排毒之前需先經肝臟解毒,平時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提升肝臟解毒能力,身體排毒更有效率。
排毒≠解毒
十字花科蔬菜+維生素C水果 促肝臟解毒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營養學博士吳映蓉表示,身體的排毒和解毒器官不同。排毒器官包括腸道和腎臟、泌尿道系統,分別以糞便和尿液的方式排出體內毒素;而「解毒」,主要是透過肝臟的生化作用,把原本不溶於水的毒素和有害物質,轉換成水溶性成分,有助於以大小便的方式排出。由此可見,肝臟解毒功能良好,排毒就能更加順暢。
如何提高肝臟的解毒功能?吳映蓉博士表示,除了少喝酒、別亂吃藥、少吃油炸食物和甜食之外,建議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和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花椰菜、高麗菜、大白菜、芥菜等,顏色越鮮豔豐富越好。綠花椰菜解毒效果更勝白花椰菜,紫色花椰菜則為人工改良品種,雖然含有豐富花青素,但飲食仍建議以食物原有顏色為優先選擇。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則可選擇奇異果、芭樂等。
原則上,每天三餐都應攝取十字花科蔬菜和維生素C水果,但現代人生活忙碌且外食比例高,很難同時攝取到蔬果,因此建議早上可帶著方便攜帶的水果出門,趁空檔時候吃,晚上則吃大量蔬菜,不僅可增進肝臟解毒的效能,對減重也很有幫助。
十字花科蔬菜是萬靈丹?少數族群謹慎吃
十字花科蔬菜的保健功效多,抗發炎、解毒又抗癌,一向被視為超級營養食材,但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提醒,部分體質和正在服用特性藥物的民眾,應避免食用十字花科蔬菜,以免傷身或減損藥效。
大吃大喝毒素常累積 十字花科蔬果助解毒
特別需注意的是,除了肥胖,年節大吃大喝,體內容易累積毒素,長期恐傷害健康,此時吃「對」解毒蔬果就顯得很重要。真正的排毒是指人體透過呼吸、大小便、汗水等途徑將毒素排出體外,但如果未經解毒,體內毒素是排不出去的,因此排毒之前要先解毒。
王進崑博士表示,人體本來就有第一型與第二型解毒酵素,食物下肚後,身體會自動啟動保護機制,第一型解毒酵素會先將有毒物質(如防腐劑)分解為小分子,但部分有毒物質無法分解或分解過程產生毒性更高的代謝性產物,則需仰賴第二型解毒酵素,中和毒素,以利於毒素排出體外。
不過,若體內第二型解毒酵素不足或功能太弱,身體解毒機制則難以活化。王進崑博士建議,活化第二型解毒酵素,以富含sulforaphane(蘿蔔硫素)的十字花科類蔬果作用最直接、效果最好,常見食材如花椰菜、花椰菜苗、高麗菜和紫高麗菜等。美國研究發現,每天吃71公克花椰菜(約7分碗),20天以後體內有毒代謝物和自由基明顯減少,連吃2個月後則幾乎完全消失。
其次可活化第二型解毒酵素的食物則為富含花青素和類黃酮等植化素的蔬果,例如葡萄、藍莓、草莓、蘋果、菇類、柑橘等,有效活化谷胱甘肽S轉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及葡萄糖基轉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等第二型解毒酵素。
蔬果解毒法!熟食減少蟲卵風險
蔬果活化第二型解毒酵素的能力是否會隨高溫烹煮而減少?王進崑博士表示,食用蔬果以新鮮為宜,生食和加熱食用的差異不大,但仍建議食用前仔細清洗,稍微加熱烹煮後再食用,以減少蟲卵殘留和被吃下肚的機會。